问渡要津吏,沿流信楫师。
江空鸣社鼓,风细飒灵旗。
遂入曹娥庙,同观汉代碑。
浮江千载恨,犹有弄潮儿。
以下是对这首诗《问渡要津吏,沿流信楫师。江空鸣社鼓,风细飒灵旗。遂入曹娥庙,同观汉代碑。浮江千载恨,犹有弄潮儿。》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诗词原文
问渡要津吏,沿流信楫师。
江空鸣社鼓,风细飒灵旗。
遂入曹娥庙,同观汉代碑。
浮江千载恨,犹有弄潮儿。
注释
- 要津吏:指负责渡口管理的官员。
- 信楫师:指负责船只导航的人。
- 江空:指江面空旷无物。
- 鸣:发出声音。
- 飒:形容声音或风势强烈。
- 曹娥庙:为纪念古代忠臣曹娥而建的庙宇。
- 汉代碑:指刻有汉代文字和事迹的石碑。
- 浮:漂浮。
- 弄潮儿:指擅长水上运动的年轻人。
译文
我询问渡口的官员,沿着河流航行的水手。
江水空旷传来社鼓声,微风轻轻吹动灵旗。
我进入曹娥庙,一同观察汉代石碑。
虽然已过了千年,但仍然有人像当年一样勇敢地冲浪。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上旅行的诗歌。诗人在江边偶遇要渡口的官员和沿流的水手,他们的行为和行为引起了诗人的兴趣和好奇。诗中通过“江空”、“鸣”和“飒”等词汇,生动地描述了渡口的繁忙景象以及风力对船只行驶的影响。
诗人进入曹娥庙,看到了汉代的石碑,这些历史遗迹让诗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最后,尽管已经过去了千年,但仍然有人像诗人一样热爱生活,勇敢地挑战自然,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江边场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勇于探索和挑战未知的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