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逢小吏,日暮捉人船。
断续清江树,冥蒙细雨天。
一身无倚著,三命苦迍邅。
亟把迷津问,萧山何处边。

【注释】

归次:返回。西小江:即西江(今赣江上游)。行舟:乘船。被捉:指在石壕中被抓去当夫役。蔡村:今江西丰城西南的一个小村庄。田舍:农舍。乙未: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

【译文】

我在西小江上乘船,在傍晚时分被小吏捉去当夫役;断续不断,只有清江边的树木,细雨蒙蒙,天空显得昏暗迷茫。

我一人无依无靠,受尽苦难。急匆匆地向那迷津问路,不知萧山在哪里? 萧山:地名,位于今江西丰城西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被征调当兵途中,途经石壕村时所作,是一首纪实诗。

首句“石壕逢小吏。”点明题旨和写作地点。石壕村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乡,诗人在此遇到石壕村的小吏。“日暮”二字,交代了时间,表明当时正是傍晚。

“日暮捉人船。”写自己被捉去当夫役。“日暮”一词,既写出了当时的时间,也写出了自己被捉时的心理状态。此时天色已晚,诗人正乘船在江上行船,突然被石壕村的小吏捉去当夫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使诗人感到十分震惊。同时,这也说明当时征兵制度之严酷无情。“捉人”二宇,既表明了时间地点,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遭遇。

第三句“断续清江树。”描写自己被捉后的所见所感。“断续”二字,既写出了当时天候,也写出了江面上船只行进的曲折迂回情况。“清江树”,既写出了当时的天气,又写出了江面上的景色。此时天色已晚,而江面上却有一片片的树林,这些树林因夜色朦胧而呈现出一种暗淡的颜色,与江面上飘来荡去的孤舟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一种苍凉凄冷的感觉。“冥蒙细雨天”一句,既描绘了江面的景色,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此时的天气虽然阴沉,但并没有下雨,而是下起了蒙蒙细雨,给江面增添了一份神秘莫测的气息。细雨中的江面,显得朦胧而模糊,让人难以看清楚其全貌。同时,细雨中的江面也给人一种宁静、幽远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

第四句“一身无倚著,三命苦屯邅。”写自己被捉后的内心感受。“一身无依”四个字,既表现出自己的无助和绝望,又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面临危难之时,而诗人却被迫应征入伍,这无疑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极大打击。“三命”二字,既表明了当时的情况,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伤。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士人被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兴国安邦的重任。然而,当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他们却被征召入伍,这对于士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和痛苦。因此,“三命苦屯邅”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最后一句“亟把迷津问,萧山何处边?”写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这里的“迷津”指的是当时国家所面临的困境,而“萧山”则是诗人的家乡所在地。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迷茫,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这也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因为只有当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的目标。因此,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民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