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辞南浦,晨风寄北林。
佳人天路隔,帝子水云深。
风雨他乡别,羁愁薄暮心。
冬青已无树,忍向六陵寻。

【注释】

乙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南浦:指江边。南朝宋谢庄《月赋》有“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这里借喻离别。

帝子:天子之子。水云深:指王孙远游不归。

六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北,为汉景帝刘邦和武帝刘彻的陵墓所在。

冬青:即冬青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从京师(长安)去洛阳途中,作者在文昌阁为他饯行的情景。全诗情真意切,辞藻优美,风格沉郁。

首联“芳草辞南浦,晨风寄北林”,以芳草辞别南浦、晨风吹送幽思的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芳草辞南浦,意味着春天即将离去,而友人将踏上漫长的旅途;晨风寄北林则暗示着友人的离愁别绪。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芳草辞别南浦、晨风吹送幽思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颔联“佳人天路隔,帝子水云深”,以佳人天路相隔、帝子水云遥隔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天路隔,意味着佳人的容颜已消失在远方,而诗人却无法相见;帝子水云深则暗示着天子之子的足迹已经消失在水中和云端之间。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佳人天路相隔、帝子水云遥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风雨他乡别,羁愁薄暮心”,以风雨他乡别、羁愁薄暮心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风雨他乡别则表示友人在风雨中独自面对离别的痛苦;羁愁薄暮心则意味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如同薄雾般笼罩着心头。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风雨中离别的痛苦和内心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尾联“冬青已无树,忍向六陵寻”,以冬青已无树、忍向六陵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冬青已无树则表示冬青树已经枯萎,不再能够为行人遮风挡雨;忍向六陵寻则意味着诗人不忍心再去六陵寻找友人的踪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冬青树枯萎、不忍心寻找友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芳草、晨风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担忧之情。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