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建行营,炳庵勷旌纛。
暨其乘槎游,炳庵捍圉牧。
沉䁀不可扶,断丝不可续。
凄凉黄檗山,炳庵弃初服。
故人唐鲁公,六棺浅土暴。
重趼谋一抔,事在琅江录。
试读卜葬诗,可以当野哭。
归来访故妇,已逐野鸳宿。
遂老死空门,碧血瘗深谷。
斯人竟泯泯,后死能无嘁。
世鲜吴立夫,谁发遗民躅。
今君多读书,旧闻且满簏。
试为访遗文,如听渐离筑。
炳庵重泉下,定亦一张目。
诗句
- 东江建行营,炳庵勷旌纛。
- “东江”指的是地点,“行营”指军事基地。”炳庵”是人名,“勷旌纛”意为辅助军旗,即辅佐或支持。
- 这句表明炳庵在东江地区担任重要角色并协助建立军事基地。
- 暨其乘槎游,炳庵捍圉牧。
- “乘槎”是一种古代的航海工具,“捍圉”意为保卫边疆。
- 这表明炳庵不仅在东江地区有重大作用,还曾进行过航海探险或边境保卫活动。
- 沉黓不可扶,断丝不可续。
- “沉黓”意指深陷困境的人。
-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人物无法挽回的哀叹,强调了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无奈。
- 凄凉黄檗山,炳庵弃初服。
- “黄檗山”是地名,可能位于今天的某个地方。
- “初服”指的是开始时的装束或状态,这里可能是指炳庵放弃某种身份或开始新的生活。
- 故人唐鲁公,六棺浅土暴。
- “唐鲁公”是人名,与炳庵可能是旧识。
- “六棺浅土暴”意指六具棺材埋在浅土中,形容死者的贫寒或地位。
- 重趼谋一抔,事在琅江录。
- “重趼”意为多次努力,“一抔”指坟墓。
- 这句话表明为了寻找炳庵的坟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这些记录保存在《琅江录》这部书中。
- 试读卜葬诗,可以当野哭。
- “卜葬诗”可能是一种关于安葬方式的诗歌或文献。
- “野哭”指的是悲伤的哭声,这里用来形容对逝去的英雄的悼念之情。
- 归来访故妇,已逐野鸳宿。
- “故妇”指故去的妇人。
- “野鸳宿”可能是指野鸭或其他水鸟在河边栖息的景象。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妻子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逝去英雄的追思。
- 遂老死空门,碧血瘗深谷。
- “空门”可能是指佛教寺庙或出家人。
- “碧血”指鲜血染红了土地。
- 这句描述了诗人因悲痛而选择出家或者投身于宗教生活,并在深谷中埋葬自己的鲜血。
- 斯人竟泯泯,后死能无嘁。
- “斯人”指那位英雄人物。
- “泯泯”意为消失或遗忘。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 世鲜吴立夫,谁发遗民躅。
- “吴立夫”是人名,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物。
- “遗民躅”指遗留下来的足迹或传统。
- 这句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继续传承或发展那些被历史遗忘的传统和文化。
- 今君多读书,旧闻且满簏。
- “今君”指诗人自己。
- “读书”可能是指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和见识。
- “旧闻”指过去的知识和信息。
- 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弥补过去知识的空缺和遗失的文化传统。
- 试为访遗文,如听渐离筑。
- “渐离”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剑客,以高超的剑术著称。
- “筑”可能是指击打乐器的声音。
- 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阅读和研究那些已经失传的文献来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就如同听到了渐离那高亢激昂的剑法声一样震撼人心。
- 炳庵重泉下,定亦一张目。
- “重泉”可能是指另一个世界或另一个空间。
- “一张目”意味着睁开眼睛或看清楚情况。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英雄炳庵的深切思念和希望他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理解和安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