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斋敞设櫩楹,饱参山秀水明。
仿佛白云深处,招携匡俗先生。

【注释】

匡庐:指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匡俗:匡衡,字稚圭,西汉人,为汉成帝丞相,以清俭著称。

【赏析】

此诗题作《题荆浩匡庐图用画间旧题韵》,是诗人观摹匡庐(即庐山)匡俗先生画卷后所赋。首二句点出匡山之高峻秀丽、清幽雅静之美;三、四句写匡俗先生隐居于匡山之中,仿佛是白云深处的神仙一般,他招揽天下隐士来匡庐做客。

“虚斋敞设櫩楹”,“虚斋”,空无一物的斋室,这里指匡山的山房。“櫩楹”指门廊。“敞设”,敞开设置之意。“櫩楹”,门柱。这两句意思是说匡山的山房敞开设置在门柱之间,可以饱览匡山秀美的景色。

“饱参山秀水明”,意思是说作者饱览了匡山的秀美景色。这一句中“参”与前句的“敞设”相对应,“参”是动词,“敞设”是名词。

“仿佛白云深处,招携匡俗先生。”意思是说仿佛置身于白云深处,招引隐居的匡俗先生来做客。这两句是描写匡山的美景,并由此联想到匡俗先生,写出了匡山的秀美以及隐居者的高洁品格。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匡山的景色和匡俗先生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