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斋敞设櫩楹,饱参山秀水明。
仿佛白云深处,招携匡俗先生。
【注释】
匡庐:指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匡俗:匡衡,字稚圭,西汉人,为汉成帝丞相,以清俭著称。
【赏析】
此诗题作《题荆浩匡庐图用画间旧题韵》,是诗人观摹匡庐(即庐山)匡俗先生画卷后所赋。首二句点出匡山之高峻秀丽、清幽雅静之美;三、四句写匡俗先生隐居于匡山之中,仿佛是白云深处的神仙一般,他招揽天下隐士来匡庐做客。
“虚斋敞设櫩楹”,“虚斋”,空无一物的斋室,这里指匡山的山房。“櫩楹”指门廊。“敞设”,敞开设置之意。“櫩楹”,门柱。这两句意思是说匡山的山房敞开设置在门柱之间,可以饱览匡山秀美的景色。
“饱参山秀水明”,意思是说作者饱览了匡山的秀美景色。这一句中“参”与前句的“敞设”相对应,“参”是动词,“敞设”是名词。
“仿佛白云深处,招携匡俗先生。”意思是说仿佛置身于白云深处,招引隐居的匡俗先生来做客。这两句是描写匡山的美景,并由此联想到匡俗先生,写出了匡山的秀美以及隐居者的高洁品格。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匡山的景色和匡俗先生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