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幽邃处,结庵倚陵邱。
其上多风篁,四时恒似秋。
庵名曰方圆,无碍何著留。
辨如口悬河,讷若龙归湫。
讷辨两非真,题斋强出头。
当时过桥笑,至今溪水浮。
却拟问东坡,底重较劣优。
惟馀嗑然声,不共逝波流。
懿彼泉石间,我亦曾吟游。
然无学佛闲,而有勤民忧。
这首诗是作者在溪边与苏轼相会时所作,描述了他看到南山幽静之处结庵的景象,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南山幽邃处,结庵倚陵邱。其上多风篁,四时恒似秋。
注释:南山深处,建造了一座小庵,依傍着山丘。山上有很多竹子,四季常绿,如同秋天一般。庵名曰方圆,无碍何著留?
注释:小庵的名字叫做“方圆”,没有什么障碍,为什么要留下呢?辨如口悬河,讷若龙归湫。
注释:分辨就像口中挂着大河一样清晰,沉默则像龙回到深潭一样宁静。讷辨两非真,题斋强出头。
注释:分辨和沉默都不是真的,但我要强行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时过桥笑,至今溪水浮。
注释:当时我们一起走过桥,笑声还在溪水中回荡。却拟问东坡,底重较劣优。
注释:我打算去拜访苏轼,比较一下谁更优秀。惟馀嗑然声,不共逝波流。
注释:只有咀嚼的声音,不像流水那样消逝。懿彼泉石间,我亦曾吟游。
注释:泉水和石头之间,我曾经吟咏、游玩。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他看到了南山的美景,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谐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