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望雨际,今春望可无。
然此因涝后,过甚多泥涂。
竭力督疏涸,稍稍耕犁扶。
恤民不恤帑,责人先责吾。
况当藉千亩,敬事敢缓图。
三时期尚遥,思艰以嗟吁。

【注释】

斋居即事:在斋房中即景而作的诗。斋居:指隐居生活。

常年望雨际:常年盼着下雨的时候。际:时候。

今春望可无:今年春天希望没有雨灾。可:能。

然此因涝后,过甚多泥涂:然而这次由于连年水灾之后,田地里积水太多,泥泞难行。

竭力督疏涸,稍稍耕犁扶:尽其全力督促疏通积水,稍许地耕种以帮助农民。

恤民不恤帑:关心人民而不照顾国库。

责人先责吾:责备别人首先责备自己。

况当藉千亩,敬事敢缓图:何况现在要借千亩良田耕种,恭敬地对待这件事情不敢迟缓。

三时期尚遥,思艰以嗟吁:三个阶段还很长,思考起来感到很困难而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中,面对自然景色,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常年望雨际,今春望可无”,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现象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理解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和忧虑。

颔联“然此因涝后,过甚多泥涂”指出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即连续的洪涝灾害导致的田地积水严重,无法正常耕种。这反映了当时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状况,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政府救灾措施的关注。

颈联“竭力督疏涸,稍稍耕犁扶”,表现了他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努力解决农田积水问题的决心和行动。这体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爱。

尾联“恤民不恤帑,责人先责吾”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观点:不仅要关心民生疾苦,更要关注国家的财政状况。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后来的诗人所继承和发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他追求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