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之盘径逾尺,质本规圆色光泽。
准夷重器守世则,贮以马湩可盈石。
穹庐玉醴斯陈席,以招百福繁生息。
仁义不施攻守易,矫虔夺攘纷兵革。
休屠金人且弗惜,玉盘自合弃荒棘。
磕破边角秦玺阸,伊犁垦田耕者获。
驿使致京飞不翼,取裁改作葵花式。
穆然完好绨几侧,汤之盘铭日新德,用识颠末苕华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诗,从题材与主题、构思与创意、立意与构思、表现手法、写作风格及作者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本诗为七言律诗,是一首咏物诗。“碧玉盘谣”四句写盘的质地、造型、功能。首联点明盘的质地:“碧玉之盘径逾尺”。第二联写盘的功能:盛马湩(即马奶),容量可盈石。第三联写盘的作用:贮以马湩可致百福,招百福繁生息。“仁义不施攻守易”以下三联写盘的作用:仁义不施,攻守易行,矫虔夺攘,纷兵革,休屠金人,且弗惜,玉盘自合,弃荒棘,磕破边角,秦玺阸(即秦朝玺书的封缄),伊犁垦田,耕者获。最后两句写盘的作用:驿使至京,飞不翼,取裁改作葵花式。穆然完好,绨(一种粗布)几侧,汤之盘铭日新德,用识颠末苕华勒。
【答案】
碧玉盘谣
碧玉之盘径逾尺,质本规圆色光泽。
准夷重器守世则,贮以马湩可盈石。
穹庐玉醴斯陈席,以招百福繁生息。
仁义不施攻守易,矫虔夺攘纷兵革。
休屠金人且弗惜,玉盘自合弃荒棘。
磕破边角秦玺阸,伊犁垦田耕者获。
驿使至京飞不翼,取裁改作葵花式。
穆然完好绨几侧,汤之盘铭日新德,用识颠末苕华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咏盘为中心,借物抒怀。诗人通过对盘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人民智慧的赞扬和敬仰之情。
第一联先写盘中之物——碧玉盘。碧玉盘,质地优良,色泽光洁明亮,形状规整圆滑,十分美观。“径逾尺”一句说明盘的大小适中。“质本规圆色光泽”二句写盘的材质和外观特征。这两句中,“碧玉”“规圆”“色光泽”等词语都极富美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碧玉盘作为古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其质地优良、美观实用的特点,在古人眼中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第二联接着写盘的功用。“准夷重器守世则”,意思是说盘是准夷国的重器,用来守护国家的法则。“贮以马湩可盈石”意思是说盘子里装满了马湩,可以装得满满的一石。这一联中,“准夷”一词,可能是后人误植或错字。“秅”在这里是指马湩。“贮以马湩可盈石”一句,既写出了马湩的丰富,也说明了盘子的容量之大。这一联中,“守世则”、“贮以马湩”等词语都富有深意,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人们生活习俗和智慧的赞赏之情。
第三联开始转入议论。“仁不施攻守易”,意思是说仁义之事不能轻易施行,而攻击防御之事容易成功。“矫虔夺攘纷兵革”意思是说矫揉造作、抢夺之事容易成功,而纷繁的战争之事容易发生。这两句都是对古代社会的一种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追求。“休屠金人且弗惜”,意思是说休屠国的人虽然拥有金子做的器皿却不愿意珍惜,这也是一种对古代社会现象的评价。
第四联继续描写盘的使用场景。“磕破边角秦玺阸,伊犁垦田耕者获”,意思是说盘子被碰破了边角,而伊犁的土地却被开垦出来让农民获得了丰收。这两句中,“磕破”、“边角”、“秦玺阸”、“伊犁”等词语都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第五联转向写盘的制作过程。“驿使至京飞不翼,取裁改作葵花式。”意思是说使者到达京城却没有翅膀可以飞翔,只好取用葵花的样式来重新制作盘子。“穆然完好绨几侧,汤之盘铭日新德”,意思是说盘子仍然完好无损,而且上面刻有汤氏(可能是一位贤人)留下的“日新德”字样。这两句中,“穆然”、“汤之盘”等词语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文化的尊重和赞美。
第六联开始转向写盘的使用效果。“用识颠末苕华勒”,意思是说这个盘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就像苕地一样广阔。这两句中,“颠末”、“苕华勒”等词语都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歌通过对盘的描写和描述盘的使用效果,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人民智慧和文化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和谐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