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磈礧出堡坞,小北而西陡涧俯。
过涧居然得草堂,堂在众石巉岩所。
狰狞戍削势如雄,婉娈何有于楚楚。
讵始香光贮斯图,寔因贞观闻其语。
人言魏徵疏慢多,以我视之觉媚妩。
【注释】
- 婉娈:柔弱的样子。
- 磧(zhuō):山石不平貌。
- 堡坞:城堡周围的小山包。
- 陡涧:陡峭的山涧。
- 巉岩:险峻的山崖。
- 雄:雄伟。
- 楚楚:娇柔和美的样子。
- 香光:指佛光,佛教中称佛像显现的祥瑞之光。
- 疏慢:怠慢。
- 媚妩:妩媚可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画堂的赞美之作。
首两句写草堂所在的环境。“石城”句写石城山石峥嵘、峭拔,山石间有堡垒;“出堡坞”三字写出了草堂所在山石间的形势。“小北而西”,写草堂的具体方位。“陡”,写涧水之急。“居然”二句写经过涧水到达草堂时,只见草堂就建在山石峥嵘、峭拔之间,周围群山环绕,景色十分优美。“众石巉岩所”,写草堂四周的岩石险峻。“狰狞”,形容山石的险恶。“戍”即壁垒,这里指山石上削立的石壁。“何有于楚楚”,写石头的形态。这一句用反问句式,强调了石头形状的奇特和优美,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这些石头的喜爱。
中间四句,是对草堂本身的描写。“狰狞戍削势如雄”四句,是写草堂的外形。“狰狞”二句是说,那突兀的石壁就像雄壮的将士守卫着这座草堂一样。“婉娈”,柔美的样子。“何有”二句,意思是说,那优美的外形,又有什么可以与它相比呢?“楚楚”,柔美的样子。“讵始”,岂始,怎么开始呢?“香光”,指佛光,佛教中称佛像显现的祥瑞之光。“储图”,藏画的意思。“寔因”,实在是因为。“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公元627-649年。贞观年间,唐太宗曾派魏征等人西游天竺,求取佛法。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云:“夫以明王圣主,尚不能悉知天下,况凡庶乎!”可见当时佛法已传入中国,并受到重视。因此,魏征也对佛法很感兴趣。“闻其语”,就是听了佛法。“以我视之”,就是我以魏征的眼光看这件事。这句的意思是说,贞观年间,唐太宗派人西行求法,我听说这件事后,觉得非常惊奇,于是开始研究佛典,希望了解其中的奥秘。“人言”,人们的说法。“疏慢”,怠慢。“以我视之”,也就是我的看法。“觉”,觉得。“媚妩”,妩媚可爱。这两句是说,魏征曾经对唐太宗表示自己并不怠慢佛经,而是觉得佛经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对此感到非常满意。诗人认为,魏征的这种态度是很可贵的,所以对他非常佩服。
末两句,是诗人自己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吴道子的绘画艺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以及对于佛学的敬仰之情。“讵始”二句是说,我怎么能够知道这一切呢?“香光”,指佛光,佛教中称佛像显现的祥瑞之光。“储图”,“寔”同上,“储图”是说储存图画的意思。“闻其语”,就是听了佛法。“以我视之”,就是我以魏征的眼光看这件事。这句的意思是说,贞观年间,唐太宗派人西行求法,我听说这件事后,觉得非常惊奇,于是开始研究佛典,希望了解其中的奥秘。“人言”句是说,人们的说法是说魏征并不怠慢佛经,而是觉得佛经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对此感到非常满意。诗人认为,魏征的这种态度是很可贵的,所以对他非常佩服。
这首诗虽然不是直接描写草堂,但是通过描绘草堂所在的环境以及草堂的形状特点来间接地表现了草堂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吴道子绘画艺术的评价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