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临水山为屏,水光潋滟翻檐楹。
松风泠泠恰入听,引我惠麓之遥情。
竹炉茶铫案头在,烹茶早就伺无怠。
献勤亦莫怪区区,文武火候诚难待。
【注释】
竹炉山房: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泠泠:冷冷的,清冷的声音,这里指风吹松树的声音。
惠麓:在今湖南湘阴县,是东晋著名隐士陶渊明的故乡。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于南岳衡山期间。诗中描写了隐士居处的优美景色和生活情趣。
首句写居处环境。“临水”,表明住所靠水;“屏”,即屏风,用来隔开外面的尘嚣。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住在靠近水边的山屋里,四周被青山围绕,如同一幅画卷般美丽。
第二句写室内外景色。“水光潋滟”描绘水面波光闪烁的美妙景象,“翻檐楹”则形容屋檐下倒映出的美景。这两句合在一起,既展示了山水的秀丽,也烘托出作者心境的宁静与闲适。
第三句写听到的声音。松风泠泠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听到松涛声时的心境。这里的“泠泠”二字,既传达了声音的清脆,又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清凉与宁静。同时,这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远离尘嚣与高洁。
第四句写日常生活。“案头”指的是书桌上,“烹茶”则是日常的活动之一。“伺无怠”则表示对这种平凡而宁静生活的珍视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第五句写对隐士行为的肯定。“献勤”是向隐士献上殷勤的意思,而作者却表现得如此谦虚,甚至有些“区区”,这表现出他对隐士精神的敬仰以及对隐士生活方式的认同。
第六句写对隐士技艺的赞赏。“文武火候诚难待”,意思是对武火和文火这两种烹调方法都难以掌握的隐士技艺表示赞叹。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技艺的高度赞扬,也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对居所环境的描绘、听到的声音的感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隐士精神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