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中岭中,来往必经此。
因之憩群仆,精舍况清美。
我逸忘人劳,想殆无其理。
得句亦前行,游兴殊未已。

【解析】

本诗的首句“玉华岫”是全诗的起兴,诗人以玉华岫为题,意在点明自己的身世和遭遇。玉华岫是地名,位于嵩山南麓的中岳庙附近,因山上多产玉石而得名。此诗是写于天宝五年(746)春天,诗人当时任太子通事舍人。

首句“玉华岫”,即指玉华峰。据《元和郡县志》记载:玉华峰,一名太室山,在洛阳县东北十里,高一千八百丈,下有玉泉流注。又据《水经注》卷二《江水》说:“玉河出上洛县北玉山,东南流,径其阴,俗谓之玉沟。”这里所说的玉沟,即指玉溪,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玉河。

“中”是“中间”,“岭”指嵩山,“来往必经此”,意思是说诗人往来于此,必须经过这座嵩山。

第二句“因之憩群仆”,歇后语云:“嵩山脚下看日出。”“憩群仆”就是休息众仆,歇脚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因为要经过这道山路,所以在这里歇息一下我的随从人员。

第三句“精舍况清美”,精舍,指道士修行的茅庐,这里代指道士的居处。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这里歇脚的时候,看到这里的道士住所非常幽静美好。

第四、五两句“我逸忘人劳,想殆无其理”,意思是:我在这里闲坐,忘记了人间的烦忧;想到这些道理,简直是不可能的。这是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和体验。他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应该珍惜光阴。而这种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的颓废思想和消极情绪。

第六句“得句亦前行,游兴殊未已”,意思是:得到这样一句佳作,我的心情也更加舒畅了,游兴更是没有止境。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洛阳时所作,当时诗人已经五十岁,但官运并不亨通,长期被压抑着。这首诗是他游览嵩山玉华岫时的即兴之作。诗一开头就写自己要经过嵩山中的一段路程,于是在此歇脚,并看到了一位道士的住处,感到十分幽静美好。诗人由此联想到人生短暂,应该珍惜光阴,因而感慨万千。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继续前行,游兴未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