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观潮潮已奇,杭人犹称其力微。
丁丑观潮潮未至,作歌高楼聊纪事。
似神而非者曰三,逮兹三度潮真酣。
却非江楼观约略,创得乃在柴塘尖。
我阅柴塘筹禦海,讵图快览惊涛骇。
因缘大汛三月三,洪澜有若将子待。
跋马指东向盐官,一条银线天际看。
卷江倒海须臾至,迎来底藉江山船。
色犹未睹先闻声,礌硠磅磕輷匉訇。
徐行按辔揽其状,大哉观矣谁与京。
□毋弭节倏奔泻,并驱素车而白马。
淋淋汨汨浩汤汤,逾跇配藜白鹭下。
一空前此初遇奇,既欣旋复生愁思。
长茭厚石弗预固,秋来转瞬奚当之。
辛未观潮,潮已奇,杭人犹称其力微。
【注释】:
辛未:年号,指宋代的绍兴五年(1175)。
杭人:杭州的人。
力微:力量微小。
丁丑观潮,潮未至,作歌高楼聊纪事。
【注释】:
丁丑:年号,指宋代的淳熙二年(1175)。
高楼:高处建筑。
纪事:记述事情。
似神而非者曰三,逮兹三度潮真酣。
【注释】:
似神非神,说三道四的人称之为“三”,这里指三次观潮,而第三次观潮时,海潮真正达到了高潮。
却非江楼观约略,创得乃在柴塘尖。
【注释】:
柴塘尖:地名,位于钱塘江南岸,为观潮胜地。
我阅柴塘筹禦海,讵图快览惊涛骇。
【注释】:
我:我辈,我等。
阅柴塘筹禦海:观赏、筹划抵御海潮。
讵图:难道。
快览惊涛骇:痛快地观看惊涛骇浪。
因缘大汛三月三,洪澜有若将子待。
【注释】: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洪澜:巨大的波浪。
将子待:等待你的到来。
跋马指东向盐官,一条银线天际看。
【注释】:
跋(bó):骑马疾走的样子。
银线:形容江水流动如银色线条。
色犹未睹先闻声,礌硠磅磕輷匉訇。
【注释】:
色犹未睹先闻声:颜色尚未看清,声音却已经听得到。
礌硠:撞击声。
磅磕輷匉訇:波涛冲击岸边的声音。
徐行按辔揽其状,大哉观矣谁与京。
【注释】:
徐行:缓慢行走。
按辔:拉紧缰绳。
揽其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
大哉观矣谁与京:这是多么壮观啊!谁能与它相比?
□毋弭节倏奔泻,并驱素车而白马。
淋淋汨汨浩汤汤,逾跇配藜白鹭下。
一空前此初遇奇,既欣旋复生愁思。
长茭厚石弗预固,秋来转瞬奚当之。
【注释】:
□毋弭节:不要急行。
弭节:停止行驶。
倏奔泻:突然奔腾。
并驱:并肩而行。
素车:白色的车子,古代祭祀用的车辆。
白鹭下:白色鹭鸶飞下来。
一空前此初遇奇:第一次看到如此奇妙的景象。
既欣旋复生愁思:虽然感到高兴,但随即又产生了忧愁和思乡的情绪。
长茭厚石弗预固:长长的茭白、厚实的石头都未能提前加固。
秋来转瞬奚当之:秋天到来,转眼间就过去了,不知何时再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观潮诗,作者以诗人的眼光,观察了三次观潮的过程,抒发自己观潮时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于国家安危、社会安定的关心。全诗用词简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艺术美感,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