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契清机在惠泉,寺僧作疏熟闻先。
竹炉且喜还山久,画卷重看补阙前。
绿竹红梅犹假色,行云流水是真诠。
呼之欲出宗苍俨,对此怡然漫惘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诗句,理解其含义,把握其意境。然后抓住关键句进行赏析,最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概括。

题张宗苍补惠泉图再叠旧韵:你夙来与清幽的机趣相契,惠泉寺中僧人为你作的疏文,我早已熟闻。

竹炉且喜还山久,画卷重看补阙前:你喜爱的竹炉,又因归隐而久置,画卷上补缺的惠泉美景,我重又观赏。

绿竹红梅犹假色,行云流水是真诠:那绿竹红梅的色彩,不过是画工所为的假借;那行云流水的笔意,才是画家的真谛。

呼之欲出宗苍俨,对此怡然漫惘然:我仿佛看见宗苍,在画面上呼之欲出,但面对此景,我却茫然若失。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画作《补惠泉图》的题诗。作者称赞友人画艺高超,将惠泉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画中人物呼之欲出,自己面对此景也感到茫然。

首联“夙契清机在惠泉,寺僧作疏熟闻先”,点明友人画惠泉这幅画的缘由,即因为早有默契,所以惠泉寺中的僧人为他作的疏文,我早已熟闻。

颔联“竹炉且喜还山久,画卷重看补阙前”承接前文,写友人画惠泉的情景。友人喜爱竹炉,所以画中竹炉久置;友人喜欢画卷上的惠泉美景,所以他重看补缺的惠泉图卷。

颈联“绿竹红梅犹假色,行云流水是真诠”。诗人用“绿竹红梅”比喻画中所绘的惠泉风景,指出画中的景物虽然经过画家的点缀,但毕竟只是一幅绘画,而非自然景物本身,因此说“犹假色”。接着用“行云流水”比喻画家的笔墨,指出画中所绘的惠泉风景并非真实景物,而是画家根据自然景物所勾勒出的线条轮廓,因此说“是真诠”。

尾联“呼之欲出宗苍俨,对此怡然漫惘然”,进一步描写画中的景色。诗人认为画中人物呼之欲出,说明画中所绘的山水景物十分逼真;同时,面对这样的景色,自己也感到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