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出镈钟,东壁稽册府。
定乐概增今,藏器号韵古。
服尧之服颂尧言,不行尧行尧岂然。
韵古颜堂吾恧旃,斯民三代语不刊,安得华胥风现前。
【注释】
韵古堂——指古代音乐的殿堂,这里借指音乐。
镈钟(bó zhōng)——一种古代乐器,以钟声为乐调。
稽册府——查考典籍。
定乐概增今——确定乐曲的基本法则,增加今天的新内容。
藏器号韵古——藏有各种乐器,名称中有“韵”。
服尧之服颂尧言——穿上尧帝的衣服,颂扬尧帝的言辞。
不行尧行尧岂然——不效法尧帝的行为,而效法尧帝的言论。
颜堂——指音乐的堂宇,这里借指音乐厅。
吾恧旃——我惭愧啊。
斯民——这里的“民”,是指百姓。
三代语不刊——孔子说:“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是不会被遗忘的。”语不刊,意为不会改变,不会消逝。
华胥风——神话传说中,女蜗在造人时,看到西北方有一只巨大的神鸟,叫“华胥”。女娲氏因吞食了神鸟的卵,因而身孕如三月,足月而生下了人。后人把这种变化叫做“华胥履”——即踩着神蛇尾巴的神奇经历。现用来比喻出现祥瑞。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韵古堂的形制,后四句议论,最后两句作结。全诗采用比兴手法,以“韵古堂”喻“音乐”,赞美其美好和高洁;同时,也借赞音乐之高雅来歌颂尧帝圣明,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开头四句写韵古堂之形制:西面江边建有铸钟的作坊,东边墙壁里收藏典籍。接着用一个设问句“定乐概增今,藏器号韵古”,点出韵古堂的主旨,即定乐、藏器、号韵。这三个字,都是从音乐的方面立意。定乐,就是制定乐谱;藏器,就是收藏乐器;号韵,就是命名乐器。这三者合起来,就构成了韵古堂的主要活动内容。然后诗人又从另一角度进行描写,那就是通过音乐这一载体来表现音乐的高贵和神圣性。所以,“服尧之服颂尧言,不行尧行尧岂然。”这是说,穿上尧帝的衣服,颂扬尧帝的言辞。但自己却不学尧帝的样子,不效法尧帝的行为,而只是效法尧帝的言论。
接下来两句是对音乐所蕴含的内容的进一步阐释。“韵古颜堂吾恧旃”,意思是说我惭愧啊。“斯民三代语不刊,安得华胥风现前。”这是说,我们的百姓世代相传,不会遗忘尧帝的事迹,怎么能出现像传说中的华胥那样吉祥的征兆呢?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韵古堂”喻“音乐”,赞美其美好和高洁;同时,也借赞音乐之高雅来歌颂尧帝圣明,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