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扶青蔚围孱颜,那藉叠石于其间。
信知小许胜大许,谁云假山非真山。
世间真假已纷矣,枣叶须弥宁系此。
却看嶷然几岫中,时有英英白云起。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王宠的《静寄山房四题·假山》。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意象。

首句“翠扶青蔚围孱颜”,描绘了一座假山在苍翠的绿意中矗立的景象。这里的“翠扶”是指绿色植物环绕着假山;“青蔚”则形容假山上的绿植色彩浓郁,生机勃勃;“围孱颜”则形象地表达了假山被绿色植物包围的样子。整句话通过简洁的语句,将假山的自然之美勾画出来。

次句“那藉叠石于其间”,进一步描绘了假山上堆砌的石块。这里的“那藉”指的是堆积,表示假山上的石块被巧妙地堆积起来;“叠石”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假山上的石块层层叠叠;“间其间”则形象地展现了这些石块之间的空隙,给人一种立体感。整句诗通过对假山的细节描绘,让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自然之美。

第三句“信知小许胜大许,谁云假山非真山”,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真的山和假的山有什么区别?”这句话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假山与真正的山在外观上有所区别,但它们在本质上并无差异。这是因为无论真假,都是大自然的产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末句“世间真假已纷矣,枣叶须弥宁系此”,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指出,在这个世界上,真假已经变得复杂而纷乱,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然而,对于真正的山而言,它的本质并不受外界干扰。这里的“枣叶须弥”是一个典故,指的是佛经中所说的世界本为一体,万物皆为一物。诗人用这个典故来强调,无论真假如何变化,真正的山的本质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这句诗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假山的细节描绘和对真假问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