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云闲候,欣逢日曝时。
几缕不成章,幻为霞彩披。
彩复渐隐散,碧天空四垂。
东林有奇观,爓爓翻高低。
蝉鼓倜傥声,荷敲潇洒枝。
可以泛兰船,月光正朗宜。
【注释】
晚晴落景:晚霞中的景色。落,落下。云闲候:白云悠闲的等待。日曝时:太阳照耀的时候。几缕不成章:几缕云彩飘散不成形状。幻为霞彩披:像彩霞一样覆盖在天空。彩复渐隐散:彩霞又渐渐消失。碧天空四垂:碧绿的天空从四面垂落。东林:东山林中。爓爓:形容声音洪亮的样子。翻高低:指水声起伏。蝉鼓倜傥声:蝉鸣声高亢、雄壮。荷敲潇洒枝:荷叶被风吹动发出清脆的声音。可以泛兰船:可以乘坐兰花香的小船游览。月光正朗宜:月光正明亮,非常适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晴时节景色的诗。诗人抓住晚晴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比喻描写了晚晴落景,把读者带进一个色彩缤纷、充满生气的境界中去。
首句“已是云闲候”,意思是说已经看到天上白云悠闲地等待太阳出来。“欣逢日曝时”,意思是说高兴于看到太阳出来了。这两句写出了观赏风景时的愉快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写云彩变化的情景。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云彩比作“不成章”的“几缕”,而将“霞彩”比作“幻为”。这些云彩时而分散,时而聚合,忽明忽暗,变幻不定,犹如一幅幅天然的彩色画卷。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云彩的多姿多彩,而且写出了它们变幻无常的特性。
五、六句写夕阳西下,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霞。这时,碧空如洗,云朵逐渐消失在远处,只有天边的彩霞还笼罩在天空之上。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彩霞的美丽,又写出了它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七、八句写晚秋时节,山林里的景色更加迷人。这里用“爓爓”形容水声洪大、回旋跌宕,使人产生一种豪迈的感觉;用“翻高低”来形容水声起伏不定,给人一种轻快感。同时,还以蝉鸣声的高亢和荷叶被风吹动发出的清脆声音来衬托山林里的美好风光。
最后两句写乘着兰舟在月光下畅游的情景。这里的“可以”是动词,表示允许、许可的意思;“泛兰船”是指乘着装有兰花香味的小舟在水上游玩。“月光正朗宜”,意思是说月光十分明亮,非常适宜乘着小船游玩。
全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天空中飘浮的云彩、空中的彩霞、树林中的景象、水中的声音以及明月都写得活灵活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世界中。此外,还通过描写不同时间、地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