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华隐韫幽光耿,貌似道人彻骨冷。
劫火三日烧犹猛,一片不热馀贞静。
度之以掌方而整,轩辕镜象如来影。
鄙哉汉玺出古井,绨几芸窗伴毛颖,佩文比德思惟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时,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反复阅读,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和体现的思想情感。
(1)“古玉小屏歌”是题目,点明了写作对象是《古玉歌》。
(2)首句中,“土华隐韫幽光耿”写玉器表面的颜色和光泽。这四个字的意思是:玉器外表的颜色是深黑色的,而它内在的光辉却是明亮洁白的,好像道家的道人一样,浑身上下都透出的是一种冷气。
(3)“貌似道人彻骨冷”,意思是说,玉器的色泽与道家道人的形象非常相似,给人一种彻骨的冷感。这里,作者通过比喻,将玉器与道家道人相联系,突出了玉器的清冷、高雅的特点。
(4)“劫火三日烧犹猛,一片不热馀贞静”,意思是说,经过大火焚烧之后,玉器虽然被烧得只剩下一片,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种贞静、不屈的品质。这两句话中,“劫火三日烧犹猛”写的是玉器的燃烧状态;“一片不热馀贞静”写的是玉器在烈火中依然保持着的一种贞静、不屈的品质。
(5)“度之以掌方而整,轩辕镜象如来影”,意思是说,玉器被人们用手掌轻轻托起,它的外形方正整齐,就像轩辕黄帝的镜子一样。这里,诗人将玉器与轩辕黄帝的镜子联系起来,突出了玉器的端庄、雅致的特点。
(6)“鄙哉汉玺出古井,绨几芸窗伴毛颖,佩文比德思惟永”,意思是说,这种玉器虽然出自汉代,但是其价值却并不低下。古代的书吏们常用这种玉器来磨墨、书写,因此,它成为了书吏们身边最亲密的朋友。这里的“佩文比德”指的是玉器的质地与道德高尚之人相匹敌;“思惟永”则是说,人们常常怀念着它所带来的美好时光。
(7)“赏析”主要从思想主旨、艺术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评析鉴赏。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首先,考生要明确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最后,评价诗的语言风格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古玉歌》
(2)第一联:写玉器表面的颜色和光泽。
(3)第二联:写玉器的色泽与道家道人的形象非常相似,给人一种彻骨的冷感。
(4)第三联:经过大火焚烧之后,玉器虽然被烧得只剩下一片,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种贞静、不屈的品质。
(5)第四联:玉器被人们用手掌轻轻托起,它的外形方正整齐,就像轩辕黄帝的镜子一样。
(6)第五联:这种玉器虽然出自汉代,但是其价值却并不低下。古代的书吏们常用这种玉器来磨墨、书写,因此,它成为了书吏们身边最亲密的朋友。这里的“佩文比德”指的是玉器的质地与道德高尚之人相匹敌;“思惟永”则是说,人们常常怀念着它所带来的美好时光。
(7)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玉器为题,借咏玉器来赞美那些有高德的人,表达了自己追求高洁品德的人生理想。全诗采用拟人化手法,将玉比作道人,既写出了玉的冷峻,又写出了玉的清丽脱俗、不染尘埃的美;又通过对比,将玉与轩辕黄帝的镜子相提并论,写出了玉的高贵典雅;最后通过“佩文比德”、“思维永”等语句,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品德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