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蒙庄第二篇,知通适得固精义。
其不达者劳神明,因取狙公以为譬。
此语其然岂其然,吾谓漆园未深思。
格物可以验诸人,固有同归而一致。
常平创之耿寿昌,出陈易新永不匮。
秋借春偿即朝三,春借秋偿即朝四。
众狙喜怒谓为愚,何不人情一揣试。
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对庄子的一篇著作的解读和评论。以下是逐句释义:
偶读蒙庄第二篇,知通适得固精义。
偶读蒙庄第二篇,即阅读庄子的第二篇著作,了解它的基本含义,掌握其中的精髓。
其不达者劳神明,因取狙公以为譬。
有些人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或意义,就会用比喻的方式,如拿狙公的故事来说明。
此语其然岂其然,吾谓漆园未深思。
这些解释是否正确或真实,我认为庄子自己没有深思。
格物可以验诸人,固有同归而一致。
通过观察事物,人们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这是自然科学的共同规律。
常平创之耿寿昌,出陈易新永不匮。
耿寿昌创立了常平制度,使社会安定,物资充足,这可以看作是创新和变革的结果。
秋借春偿即朝三,春借秋偿即朝四。
秋天借用春天的资源,相当于支付三年的利息;春天借用秋天的资源,相当于支付四年的利息。
众狙喜怒谓为愚,何不人情一揣试。
如果所有人都像狙公一样喜怒无常,那才是真正的愚蠢。为什么不试着去了解人的本性呢?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庄子的一篇著作的解读和评论,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他通过比喻、格物、创新等方式,试图揭示事物的真相和人性的本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深入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