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此蓟城路,谓有江南意。
乃从想像得,曾未亲尝味。
今此蓟城路,谓有江南意。
斯则两经巡,得想于揽辔。
昔想幻中幻,龟毛兔角譬。
今想幻中真,镜花水月寄。
然两非真真,真真究奚是。
能仁居独乐,欲以此意置。

注释:

  1. 蓟城路:指蓟城的道路。
  2. 乃从想像得:是从想象中得到的。
  3. 曾未亲尝味:还没有亲自品尝过。
  4. 今此蓟城路:现在这里的蓟城道路。
  5. 谓有江南意:似乎有江南的气息。
  6. 斯则两经巡,得想于揽辔(luò bèi):这样看来,已经经过了两次巡行,能够通过骑马的缰绳来想象了。
  7. 昔想幻中幻,龟毛兔角譬:从前想象的是虚幻的幻境,用龟毛和兔子的角做比喻。
  8. 今想幻中真,镜花水月寄:而现在想象的是真实的幻境,把镜子中的花、水中的月亮寄托在其中。
  9. 然两非真真,真真究奚是:然而两者都不是真正的真实,什么是真正的真实呢?
  10. 能仁居独乐,欲以此意置:如果能仁居处,独自快乐,就想把这样的意境放在其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蓟城道路上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想象,表达了对真理和真相的追求。
    首句“昔此蓟城路,谓有江南意”描绘了诗人过去在蓟城的想象。他认为蓟城的道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充满了江南的气息。这种想象源于他内心的向往和渴望。
    第二句“乃从想像得,曾未亲尝味”则是诗人对自己这种想象的真实性进行质疑。他并没有真正去过江南,只是通过想象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第三句“今此蓟城路,谓有江南意”承接前句,进一步强调了蓟城的道路与江南之间的相似性。他认为蓟城的道路也有着江南的韵味,这让他感到欣慰。
    第四句“斯则两经巡,得想于揽辔”则是诗人通过骑马的缰绳来想象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这种想象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五至七句是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想象进行对比。他认为过去的想象是虚幻的,而现在的想象却是真实的。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对于真理和真相的追求和思考。
    最后一联“能仁居独乐,欲以此意置”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总结。他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思考,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