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闲有足佳,周书无逸披。
谓闲弗可尚,大易训从思。
权衡于其间,身心知异施。
心欲安而泰,然非屏敬寅。
身欲劳则勤,却匪憧往来。
虚斋额味闲,所味诚如斯。
惜哉少年过,无可置诸师。

让我们逐句来解读这首诗:

  1. 味闲斋有会因而书壁:“味闲斋”指的是一个宁静而闲适的斋室,“有会”则意味着在这里举行过聚会或集会。“书壁”则是指将这次聚会的内容记录在墙壁上。
  2. 谓闲有足佳,周书无逸披:这里提到“闲”字被认为非常美好,甚至超过了《尚书》中的描述。这里的“逸”字可能指的是悠闲自在的状态。
  3. 谓闲弗可尚,大易训从思:诗人认为“闲”是难以超越的,即使是《周易》这样的经典也不能与之相比。这里的“训从思”可能指的是教导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达到这种状态。
  4. 权衡于其间,身心知异施: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种观点:虽然身体和心灵需要不同的对待和照顾,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关注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5. 心欲安而泰,然非屏敬寅:这里的“屏敬寅”可能是某种特定的行为或态度,但在这里并不明确。诗人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想要内心平静(泰),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摒弃对外界的关注和敬畏。
  6. 身欲劳则勤,却匪憧往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个观点:身体需要劳动和锻炼,这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忙碌和频繁的往来并不一定是好事。这里的“憧往来”可能指的是过度的交往和应酬。
  7. 虚斋额味闲,所味诚如斯:这里的“虚斋”可能指的是一种空灵、简朴的生活方式或精神状态。诗人表示自己真正理解并欣赏这种“味闲斋”,即那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
  8. 惜哉少年过,无可置诸师: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词,他感叹自己的年轻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无法再追随那些伟大的导师们了。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于人生阶段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