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半刻霔复止,为时更促于前此。
气机虽动霈艰致,益觉徬徨弗宁晷。
解烦惟静静安能,民真伤讵如伤视。
空言无补实政筹,八十万粟截留矣。
犹虑囹圄干天和,申命司寇其清理。
屯膏吹毛或召灾,释兹当如何返已。
【注释】
霔:云气。时:指时间。霖:久雨。滂:大滴的雨。益:更。解烦:消除烦忧。安能:哪里能够。民真伤:百姓真正受伤了。讵(jù):岂。干:冒犯。申命:命令。司寇:官名,主管刑法。屯膏:积储的粮食。吹毛:喻指刑罚过严,苛察细事。释:解除。当如何:怎么办。返:返回,还。已:止,罢。
【赏析】
《雷雨》,即“霹雳”,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此篇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
诗中描写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并由此抒发了对国家政治清明、民众安宁的期盼。全诗以“雷雨”为题,寓意深刻,既描绘了自然的雷电现象,又反映了人间的政治状况。
首联写雷雨的短暂与频繁,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政事的繁忙。颔联则通过“霈艰致”和“徬徨弗宁”等词组,表达了对政治清明、民生安定的渴望。颈联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定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民众真正受苦的痛苦。尾联则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要消除烦忧,恢复政治清明和民生安康的局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隐喻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混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清明、民生安定的期盼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