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乏三白,春雪才略沾。
是难俟夏至,早觉愁弗堪。
常年种已播,今则待举镵。
时较昔益促,心犹昔更惭。
亦知渎匪宜,吾谁欺灵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如下:
去冬乏三白,春雪才略沾。
是难俟夏至,早觉愁弗堪。
常年种已播,今则待举镵。
时较昔益促,心犹昔更惭。
亦知渎匪宜,吾谁欺灵潭。
注释:
- 去冬乏三白:“三白”指的是稻、麦、豆等农作物,“去冬”指的是冬天。这句话的意思是去年冬天缺乏这三种主要农作物。
- 春雪才略沾:“才略沾”意味着春天的雪只稍微覆盖了一层,没有下得太多。
- 是难俟夏至:“俟”是等待的意思,“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天的开始。这句话意思是等待夏季的到来很困难。
- 早觉愁弗堪:“觉”是感受到的意思,“弗堪”是难以忍受的意思。这句话意味着春天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就感到了深深的愁苦,难以忍受。
- 常年种已播:“常年”是指常年的种植,“播”是播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年的种植工作已经提前开始了。
- 今则待举镵:“则”是那么的意思,“举镵”是指举起农具准备耕种。这句话意味着现在必须拿起农具准备春耕了。
- 时较昔益促:“时”是指时间,“较”是比较的意思,“昔”是过去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过得比过去要快,即现在与过去相比更加迫切。
- 心犹昔更惭:“犹”是仍然的意思,“惭”是惭愧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今年的情况比过去更加紧迫,但内心的感受还是过去的那份遗憾和愧疚。
- 亦知渎匪宜:“渎”是冒犯的意思,“匪宜”是不适宜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也明白这样的天气对农田来说是不适当的。
- 吾谁欺灵潭:“谁”是疑问词,“灵潭”是指有灵性的水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样不适宜的情况下,还能指望什么呢?只能欺骗自己的良心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春天的农事活动和季节变迁,反映了杜甫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于自然规律和农业劳作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和忧虑。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