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低黯云脚垂,雨意欲悭风驱之。
霶𩃱银竹忽立霔,溟蒙那辨天之涯。
溪头舟子招不得,驴背破伞安能支。
客不怨雨怨风虐,迫来淫潦夫何为。
北方三四月例旱,微云总被风吹散。
南吹雨来人不欣,北吹雨去人增懑。
风乎风乎尔岂不徒劳,何不分江国之殢云为北地之甘膏。
将一举而两得,称巽二之功高。
道君此图意何托,徒观湿润弥空阔。
九成夸夺造化功,天瓶漫从庙市获。
幻荣辱亦幻风云,达观真不值一噱。

【注释】

江天低黯云脚垂:低黯,阴沉。云脚,指乌云的边沿。

霶𩃱银竹忽立霔:霶𩃱,雨后积水反射的光;银竹,像银一样闪亮的竹子;霔,雨后的积水。

溟蒙那辨天之涯:溟濛(míng méng),模糊不清的样子;辨,识别;涯,边际。

溪头舟子招不得:溪头,指江边的渡口。

驴背破伞安能支:驴背,指驴背上的破伞。

客不怨雨怨风虐:客人,诗人自己。

北方三四月例旱,微云总被风吹散:北方,指南方。三四月,指春末夏初。例,常常;吹散,驱散。

南吹雨来人不欣,北吹雨去人增懑:南吹,指南方的暖和的风。人不欣,不高兴。

风乎风乎尔岂不徒劳:你吹吧!你吹也白费力气啊。风乎,“何”字误写为“风乎”。尔,你。

何不分江国之殢云为北地之甘膏:何不把江国的云雾分一半给北地呢?

将一举而两得,称巽二之功高:一举而两得,指风向偏斜可以造成雨涝或干旱的两种不同结果。巽二,指风向偏斜。

道君此图意何托:道君,道士。此图,指画中的风向图。

徒观湿润弥空阔:徒,白白地;观,看;湿润,指雨水;弥,充满;空阔,空旷的地方。

九成夸夺造化功:九成,十分之一。夸,夸耀;夺,夺取;造化,天地自然。

天瓶漫从庙市获:天瓶,指天空中飘浮的雨点,好像天上的瓶子倒水下来。庙市,集市。

幻荣辱亦幻风云:幻荣辱,指虚幻的荣辱。

达观真不值一噱:达观,对世事看得开;噱,笑。

【赏析】

《题宋宣和画》,是一首咏物诗。它通过描绘江南与江北不同地区的风雨变化,抒发作者因时令不同而导致降雨量的反差而引起的感慨。全诗八句,前六句描写江南地区风雨的变化,后两句议论抒情。

首二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江南地区风雨来临的景象。“江天低黯云脚垂”,江面上空乌云密布,天色昏暗,乌云在江面上延伸,好似云脚下垂。“雨意欲悭风驱之”,雨意即将到来,但风却驱赶着云彩,阻止其下落。这两句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江南地区风雨来临时刻的关注。

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江南地区风雨来临的情景。“霶𩃱银竹忽立霔”,“霶𩃱”即雨前的积水反射出的光亮,“银竹”即银灰色的竹子,“霔”是雨后的积水。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前的积水反光和雨后的积水反射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雨前的静谧和雨后的宁静之感。“溟蒙那辨天之涯”,雨后的水面波光粼粼,使得远处的天际线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地区风雨来临时刻的感受。

五、六句转而描绘了江北地区风雨来临的景象。“溪头舟子招不得”,在江边小路上行走的人无法找到船夫,只能望着江面发呆。“驴背破伞安能支”,骑着驴背的人也无法撑起破损的雨伞抵挡风雨。这两句通过描绘江北地区风雨来临时刻人们无法应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北地区风雨来临时刻的无奈。

七、八两句议论抒情。“客不怨雨怨风虐”,诗人认为下雨和刮风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没有必要感到烦恼。“迫来淫潦夫何为”,被迫遭受雨水侵袭的人们也不必抱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风雨现象的理解和接受。同时,诗人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何不分江国之殢云为北地之甘膏?”为什么不能将江南地区的云雾分配给北方地区使用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思考和建议。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与江北不同地区的风雨变化,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风雨现象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对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考和建议。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