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步读画廊,高轩见罨画。
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
彼此谁主宾,一例供清会。
景纳春秋佳,格突倪黄𣲖。
想像轩有言,却不劳行迈。
罨画轩题句
适步读画廊,高轩见罨画。
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
彼此谁主宾,一例供清会。
译文注释:
罨画轩:指绘画精美的轩廊。
适步:适宜步行。
画廊:画廊是陈列书画作品的地方。
高轩:指高大的轩廊。
罨画窗:指绘有绘画的窗子。
隔岸对:隔着河岸边相对。
主宾:主人和客人。
一例:一概;一律。
清会:清闲聚会。
景纳春秋佳:意思是说景色可以容纳春秋两季的美景。
格突倪黄𣲖:意思是形容图画的墨色浓淡相间。
想像轩有言:想象着这轩中有诗。
却不劳行迈:意思是说不必行走就能欣赏到这美丽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画的意境,通过描绘画面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适步读画廊”,诗人在画廊中漫步,欣赏着四周的风景。这里的“画廊”既指画廊这一场所,也暗指画中的山水。“适步”表明诗人在欣赏风景时的悠闲自在,“读画廊”则暗示了诗人对画中景物的细致观察。
次句“高轩见罨画”,诗人登上了轩廊,看到了绘有绘画的轩窗。这里的“高轩”指的是轩廊的高度,而“罨画”则是对画作的描述。“见”字则表明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直接感受。
第三、四两句“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描述了诗人站在窗前,隔着河岸欣赏画中景象的情景。这里“来凭”表明了诗人主动靠近画窗的行为,“隔岸对”则强调了观赏距离的遥远,以及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两句“彼此谁主宾,一例供清会”,进一步描绘了画中人物与诗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诗人将画中的人物比作主人,而自己则像客人一样,一同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这里的“清会”不仅指宴会,更暗示了诗人与画中人物之间的心灵交流。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画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得画面显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画中人物与诗人自身进行了巧妙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