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两沾霖,逢欢弗敢喜。
入夏才过旬,望泽先愁矣。
族云虽屡兴,阵雨常骤止。
长此再十日,麦收仍半已。
乃知患失忧,胜患不得几。
弗喜未放心,先愁致何以。
或此云未放,即放而已耳。
即事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暮春两沾霖,逢欢弗敢喜。
解释:在春天末的时候,雨水连绵不断,即使高兴也难以表达出来。
注释:《诗经》中有“雨洗尘嚣”的说法,表示雨水洗涤了尘埃,净化了心灵。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春天的连绵细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入夏才过旬,望泽先愁矣。
解释:进入夏天才过去十天,就开始担心收获。
注释:“泽”在古代指的是农田或田地,而“愁”则表示担忧。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春天和夏天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农业生产季节变化的敏感性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与恐惧。族云虽屡兴,阵雨常骤止。
解释:虽然乌云(族云)多次出现,但阵雨(骤雨)经常突然停止。
注释:“族云”可能指连续的云层,而“卒”表示突然、意外。
赏析:这里反映了天气多变的特点,也表现了农民对于突如其来的好天气的珍惜。长此再十日,麦收仍半已。
解释:如果这样的天气持续十天,那么麦收将只有一半完成。
注释:“半已”意味着一半还没有收割完。
赏析:这表达了对农业生产中天气因素影响的担忧。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乃知患失忧,胜患不得几。
解释:因此知道忧虑得失,胜过忧虑不能得到多少。
注释:“患”在这里指忧虑,“几”是少的意思。
赏析:这句表明了诗人更重视实际收获而非虚无缥缈的得失,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弗喜未放心,先愁致何以。
解释:即使不感到高兴,但因为担心未来,所以心里很忧愁。
注释:“何”在这里是疑问语气词,用来强调“愁”。
赏析:诗人通过“弗喜未放心”表达了即便没有明显的快乐也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未知的恐惧。或此云未放,即放而已耳。
解释:或许这次云还没有散去,但一旦开始散去就已经结束了。
注释:“放”在这里可能是指天气变化,如云彩消散。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天气无常的特性及其给生活带来的即时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