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阻去路,数郡付波臣。
吾民嗟非鱼,昏垫遭苦辛。
朅力疏伊河,归壑得所循。
洪流为杀势,涸壤可耕耘。
借谷课力田,岁计惟在春。
嘉种既已布,所赖膏雨频。
朝来擘奏书,彻犁幸被均。
高下芃良苗,芊芊总怀新。
额手藉庆慰,灾馀稍济屯。
更因忆豫郊,一例庶沾仁。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诗人以山东巡抚的身份,向皇帝报告了黄河水灾后的善后事宜,并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全篇四十六句,前八句记事,后三十八句抒情;叙事与抒情紧密联系,互相映衬。

首二句写山东水灾后,巡抚大人为百姓请命奏报得雨的经过。“微湖”指微山湖,是当时鲁西地区的一个著名湖泊;“阻去路”即阻挡去路,指黄河泛滥时冲断了交通要道。“数郡”(几个郡)指济宁、泰安、聊城等地,“波臣”即洪水中的民众,他们被大水淹没,无法自救。

三四句写人民遭受水灾的悲惨景象,“嗟非鱼”,感叹自己不是鱼儿,能安然无恙。“昏垫”(水淹)指水灾造成的灾难,“遭苦辛”指人民遭受苦难。

五六句写巡抚大人在上奏朝廷请求赈济之后,又派人到各地查看灾情。“朅力”(通“勤”)指勤于治理,“疏伊河”是疏通黄河。“归壑”是指让洪水回归山谷,“得所循”意思是让水得到安息之所。

七八句写黄河水退之后,人们开始耕种。“洪流”指河水泛滥,“杀势”指泛滥时的凶猛之势。“涸壤”是说河床干涸的土地,“可耕耘”是说可以耕作了。

九句承上启下,写农民们借粮种地。“借谷”即借粮,“课力田”,“岁计惟在春”意思是说农民们依靠官府发放的救济粮种地,一年的生计全靠春天的到来。

十一句至二十一句继续写作者对灾区人民的慰问和祝愿。“嘉种既已布”,指良种已经种植下去。“膏(gāo)雨频”意为频繁的雨水有利于庄稼生长。“朝来擘(pì)奏书”,指早晨送来奏折,说明朝廷已经批准救灾措施。“彻犁幸被均”,意思是希望农具都得到平均分配。“高下芃(péng)良苗”是说高低不同的地方都有好的庄稼长出。“芊芊总怀新”,意思是说大家都满怀喜悦迎接新的收获。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词。“额手藉庆慰”,指用手拍着额头表示庆祝和安慰,“灾馀稍济屯”是说灾后余下的部分得到了救济,虽然只是部分,但也是好事。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充分表现了诗人作为地方官员对灾民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