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车妙谛佛口宣,满字万劫留人间。
是谁扃鐍彼苍峦,云待沧桑以后传。
只今可望弗可攀,后之来者想亦然。
又谁得视梵帙全,我闻了义不涉诠。
讵系糟粕寻罤筌,更思此或佛说禅,用示即言即非言。
【注释】
- 1. 望石经山:望,即“观”的意思。石经山,指佛教经文,通常刻在石头上。
- 2. 三车妙谛:佛家用语中,“三车”指“色、空、无我”(梵文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我”);“妙谛”是指佛教的深奥教义。
- 3. 口宣:佛门用语,指佛陀口头讲述佛法。
- 4. 万劫:佛教用语,表示极长的时间,如一千亿年。
- 5. 扃鐍:关闭、锁住。
- 6. 云待沧桑以后传:指佛教经文需要等待经历时间变迁后才能传承下来。
- 7. 只今可望弗可攀:意思是现在可以远远地观看到,但不能亲自去攀登。
- 8. 了义:佛教用语,指的是真正理解佛教教义的意思,不涉及任何解释和诠释。
- 9. 糟粕:佛教用语,指那些不必要或不必要的部分,即非本质的东西。
- 10. 罤筌:佛教用语,指的是束缚思想的框架和方法,比喻为捕鱼的工具。
- 11. 此或佛说禅:可能是指佛教中的禅宗思想。
- 12. 用示即言即非言: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是佛教的一种说法,意味着言语本身既是言语也不是言语,即语言无法表达真正的意义。
【译文】
望石经山三车妙谛佛口宣,满字万劫留人间。
是谁扃鐍彼苍峦,云待沧桑以后传?
只今可望弗可攀,后之来者想亦然。
又谁得视梵帙全,我闻了义不涉诠。
讵系糟粕寻罤筌,更思此或佛说禅,用示即言即非言。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术语开头,表达了对佛教经典深远影响的思考。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将佛教经典视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存在,既值得仰望又难以接近。诗中还提到了禅宗思想,强调言语的局限性和佛教教义的深刻性。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深厚的宗教情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