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容迩日浓,起予希泽意。
春膏实润渥,望蜀谁能置。
昨从千亩回,午晴惜且惴。
夜半闻复阴,将晓遂大霈。
濯枝更润叶,三寸馀沾暨。
或云利麦田,或云滋耤地。
我惟感鸿恩,尔漫颂上瑞。
并慰不敢言,慰即虞心肆。
【注释】:
- 起予:使我感动。希泽意:希望润泽之意。
- 春膏:春天的露水。实:确实。
- 望蜀谁能置:谁能阻止蜀地的雨水?
- 昨从千亩回:昨天我经过一片农田回来。晴:晴朗。惜且惴:担心雨后可能又有阴天。
- 夜半闻复阴:半夜时听到又下起雨来。复阴:再次下雨。
- 将晓遂大霈:天亮后下了大雨。霈:大雨。
- 濯枝更润叶:洗过树的树枝使树叶更加湿润。
- 三寸馀沾暨:三寸多的地方都湿透了。沾,沾湿。暨,遍及。
- 或云利麦田:有人认为对麦田有益。利,有益于。
- 或云滋耤地:也有人认为对藉地有益。耤,古代耕种用的农具,这里指耕地。
- 感鸿恩:感激皇恩浩荡。感,感激。
- 我惟感鸿恩:我只是感慨皇帝的恩德。惟,只是。
- 尔漫颂上瑞:你胡乱赞美上天降福的好兆头。尔,你。漫,胡乱。颂,赞美。
- 并慰不敢言:一并安慰自己不敢说出口的话。
【赏析】: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咏雨诗,通过描写一场春雨,表达了作者对皇恩浩荡、国泰民安生活的感激之情。全诗通过对雨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皇恩的无限感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首联“云容迩日浓,起予希泽意。”描述了天空中的乌云逐渐增多,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考与期待。这里的“云”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而“稀”则暗示着天气的变化无常。这种变化让诗人产生了一种期待,即希望雨水能带来滋润万物的美好景象。
颔联“春膏实润渥,望蜀谁能置?”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带来的滋润效果。春末的雨水如同春天的精华一样,给大地带来了充分的滋润,让人不禁想要为它的到来而欢呼雀跃。然而,这股力量似乎无法阻止蜀地的雨水,使得人们对于蜀地的雨水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颈联“昨从千亩回,午晴惜且惴。”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农田,那里的农民们正在期待着这场雨的到来,生怕雨后又会有阴天。这里的“百亩”、“午晴”和“惜且惴”都展现了农民们对于雨水的渴望和无奈,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阴天的担忧。
尾联“夜半闻复阴,将晓遂大霈。”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描绘,夜晚时听到又下起了雨声,天亮后果然下起了大雨。这里的“夜半”、“复阴”和“将晓”都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雨势的增强。而“遂大霈”则强调了这场雨水的充沛和猛烈,仿佛要将天地都笼罩在它的威力之下。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也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对于皇恩浩荡、国泰民安生活的深深感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反思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和关注,具有较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