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春重至西湖曲,不爱山青与水绿。
所爱别馆近林家,步步远尘树树玉。
设云处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
新得先生遗墨妙,日观不厌继以烛。
五诗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浑无不足。
宜令东坡拜下风,健笔藏筋讵丰肉。
马迁死后良史无,峰色湖光皆实录。
即景合璧咏双绝,和吟岂谢巴人曲。
两贤同得社而祭,往往丛祠倚松竹。
所惜潜亦个中人,遥遥祗享柴桑菊。
【译文】
春天重来西湖曲,不喜山青水绿。
所爱别馆近林家,步步远尘树树玉。
设云处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
新得先生遗墨妙,日观不厌继以烛。
五诗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浑无不足。
宜令东坡拜下风,健笔藏筋讵丰肉。
马迁死后良史无,峰色湖光皆实录。
即景合璧咏双绝,和吟岂谢巴人曲。
两贤同得社而祭,往往丛祠倚松竹。
所惜潜亦个中人,遥遥祗享柴桑菊。
【注释】
①题林逋诗帖真迹:苏轼曾得到林逋的一首诗,后来苏轼把这首诗书成真迹,题为《林和靖诗集》。卷中:指卷中的林和靖诗集。②不爱山青与水碧:不喜爱山青色和水碧绿色。③别馆:别墅。④石崇、潘岳:西晋石崇和潘岳,都是有名的文学家,两人都有才子风流之誉。⑤“新得”二句:苏轼认为处士(处士原指有学问而不做官的人,后泛指未入仕途的人),现在应该还是喜欢山水的。⑥“五诗”句:苏轼对林和靖的诗句赞赏有加,认为他的诗意深微曲折,如同暗香一般。⑦“清峭”两句:意思是说,林和靖的诗歌清新高峻,雄健有力,没有什么不足之处。⑧马迁:即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史记》中有“太史公曰”一类文字。⑨“峰色”三句:苏轼认为马迁死后,好的史书就少了。⑩即景:眼前景色。合璧:比喻事物完美无缺。⑩巴人曲:一种民间歌曲。这里指《巴人歌》。⑪“两贤”二句:苏轼赞美两位贤者同在社庙祭祀,而且常常依傍着松柏竹子。⑫“所惜”四句:苏轼惋惜陶潜也是一位隐士,只是远远地享受柴桑的菊花罢了。
【赏析】
此诗作于元佑五年(西元一零八○年)。当时苏轼任翰林学士,曾向皇帝进献《上林和靖墓志》,称颂林逋的隐逸生活。此诗就是他在杭州时为纪念林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一开始用“好春重至西湖曲”起兴,表明作者对于西湖美景的欣赏之情。接着诗人用“不爱山青与水碧”一句转折,表达了自己独爱林逋诗中所描绘的那种远离尘世的幽静之美。然后诗人用“所爱别馆近林家”继续展开联想,描绘了林逋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
在写景的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步步远尘树树玉”等形象生动的语言,进一步表现了自己对林逋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诗人又从“设云处士今在否”一句展开联想,表达了自己对林逋的深切思念之情。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又用“新得先生遗墨妙”、“即景合璧咏双绝”等词语,赞美了林逋的诗才和才华。同时,诗人也借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最后,诗人又用“宜令东坡拜下风”一句结束全文,表达了自己对林逋的敬仰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对林逋这位隐士深深的敬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