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光瞻宝塔,拾级登仙岭。
遂径造其巅,下视富万井。
松涛虎啸翻,竹籁龙吟耿。
苟尚颊舌感,此必下蛙黾。
点头听经辈,金矣不复矿。
生公本无涉,谁云服精猛。
髯翁绝世才,儒佛场驰骋。
胜游托豪句,岂真增跈哽。
小座仰苏楼,绿畴含麦顷。
为祝今饼饵,宁忘昔饥冷。
人言元气复,我叹哀鸿永。
讵同彼子瞻,无事但揽景。
归舆循山塘,群瞻翠华影。
施惠贵及时,奚待大吏请。

【注释】

定光瞻宝塔:在苏州虎丘山上,为南朝刘宋时天竺僧定光所建。

拾级登仙岭:登山的石阶通向山顶,因名仙岭。

遂径:就势而行。造:到达。巅:山顶。下视:俯瞰四周。万井:指众多的居民区。松涛、竹籁:指山林中的声音。龙吟、蛙黾:指水中的声音和青蛙、蚂蚁等小动物的鸣叫声。

苟尚颊舌感,此必下蛙黾:既然崇尚口舌之音,那么一定不会听到蛙声与蝉鸣。

点头听经辈,金矣不复矿:点头倾听经书的人,都是富贵人家,已经没有矿洞了。

生公本无涉,谁云服精猛:达摩祖师本来没有参与过人间的事情,谁说他擅长使用锐利的兵器呢?

髯翁绝世才,儒佛场驰骋:胡须长者是绝世的才华横溢的人物,在儒释道三教领域里自由自在地驰骋。

胜游托豪句,岂真增跈哽:美好的游历寄托在豪放的词句之上,哪里会真的增加愁肠寸断呢?

小座仰苏楼,绿畴含麦顷:我坐在小亭子里仰望那高楼,绿油油的稻田覆盖着田野。

为祝今饼饵,宁忘昔饥冷:祝愿今天的饼与饭食,让我忘记了过去的饥饿寒冷。

人言元气复,我叹哀鸿永:人们都说元气恢复了,我却感叹哀鸿的鸣叫永不停息。

讵同彼子瞻,无事但揽景:怎么能和苏轼一样,闲散无事只是欣赏风景。

归舆循山塘,群瞻翠华影:回到车子上沿着山塘走,众人都在观赏碧绿的山色映衬下的皇家御道。

施惠贵及时,奚待大吏请:施惠恩德及时,为何需要等到官吏请求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代诗人苏轼任太守期间。虎丘寺坐落在苏州西北郊,为江南名胜古迹之一。作者游览虎丘,登塔览胜,凭吊历史人物,抒发感慨之情,作此诗记之。

首联“定光瞻宝塔,拾级登仙岭”,点出游踪。虎丘宝塔建于南朝刘宋时,故称“定光”。登临此塔,可以俯瞰四周的美景,因而有“万井”之慨。这两句是全诗总纲。

颔联“遂径造其巅,下视富万井”,描写登上虎阜塔顶,俯视周围景色。从“遂径”一词可知,作者是顺路而来,所以“遂径”又暗示着顺水行船之意。“富万井”形容周围村落众多,景象十分繁华富饶。

颈联“松涛虎啸翻,竹籁龙吟耿”,描写虎丘周围的自然风光。松林中的风声犹如虎啸般雄壮有力;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宛如龙的吟歌。“松涛虎啸”、“竹籁龙吟”分别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尾联“苟尚颊舌感,此必下蛙黾”,指出那些喜欢夸夸其谈、只懂得用嘴巴表达自己见解的人,一定会被大自然的万物生生不息的活力所感染,而变得不再像以往那样自满自得。这里的“苟尚”是指那些只会夸夸其谈、自命不凡的人,“此必下蛙黾”是指这些人最终会被自然万物所征服。

末联“点头听经辈,金矣不复矿”,指出那些善于倾听佛法、领悟人生真谛的人,已经不需要金银财宝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了。这里的“经辈”是指那些懂得佛法、领悟人生真谛的人,“金矣不复矿”则是指他们不再需要金银财宝来满足自己的追求了。

整首诗通过描绘虎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和虚伪行为的可笑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