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
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
能照小为大,物莫遁毫釐。
远已莫可隐,细又鲜或遗。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
- 注释:用玻璃制成镜子。玻璃是一种透明而坚硬的材质,常用于制作镜片。这里的“视远已堪奇”表明通过这种材料制成的镜子,能清楚地观察到远处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光学技术成就的认可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科技进步的欣赏。
2. 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
- 注释:“僾逮器”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器具或工具,用来观察物体。而“显微”则是该器具的名称,指的是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这里的“其名”指的是这种器具的名字。
- 赏析:此句突出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展示了科学探索的精神。
3. 能照小为大,物莫遁毫釐。
- 注释:通过显微镜放大可以看到小物体的细节,这些细节在肉眼看来是不可见的。这句话强调了显微镜的高清晰度和精确性。
- 赏析:此句体现了微观世界的魅力,以及显微镜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4. 远已莫可隐,细又鲜或遗。
- 注释:远处的事物也难以隐藏,即使是细微的部分也逃不过显微镜的观察。这里的“鲜或遗”可能是说显微镜能够捕捉到所有细节,不留任何遗漏。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显微镜的全面性和高效性,无论是远处还是细微之处都能被清晰地观察到。
5.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 注释:我思考水的清澈比喻,但放置不用它。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显微镜使用的看法,即虽然显微镜能提供清晰的视角,但它并不是必要的,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很多细节。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即在某些情况下,直接用肉眼观察可能比使用显微镜更简单、更方便。同时,这也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并非总是必要或有益的。
译文
玻璃制镜观远奇,僾逮器械显微施。
小物巨看莫遁毫,远近皆明无遗遗。
思水之清不用镜,明镜虽好不用之。
实用主义者思,科技非必皆利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显微镜的描绘,展现了科技的进步对人类视野的影响。诗人通过对玻璃制成镜子的描述,引出了显微镜这一重要的科研工具。诗中的“僾逮器”和“显微”等词汇,不仅描述了显微镜的功能,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光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即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观察可能更为有效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