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闰秋偏长,关外候尚暖。
乘时种宿麦,翻犁趁闲缓。
塞墐既已毕,衣食粗云办。
闾阎象安恬,绣衣何必遣。
因知为政方,居敬而行简。

诗句解读:

  1. “暖通闰秋偏长,关外候尚暖。” 这句表达了秋天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气候仍偏暖和,关外的天气仍然温暖。
  2. “乘时种宿麦,翻犁趁闲缓。” 描述了在农忙季节抓紧时间种植早春播种的晚稻和小麦。
  3. “塞墐既已毕,衣食粗云办。” 指房屋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衣食问题也有所解决。
  4. “闾阎象安恬,绣衣何必遣。” 形容村落的百姓生活安定,不需要派遣官员去管理。
  5. “因知为政方,居敬而行简。” 由此可知治理国家应该以谨慎为准则,行为要简单明了。

译文:
秋风已至尾声,但关外的天气依然暖和。抓住时机播种晚稻和小麦,趁着空闲时间进行耕种工作。房屋修缮完毕,衣食问题也已解决。乡村百姓生活安定,不需要派遣官员去管理。由此可以得知,治理国家应以谨慎为准则,行动要简单明了。

注释:

  • 暖通闰秋偏长:暖通即暖和的季节延续到秋季,闰秋是指农历九月比常年多出一天。
  • 关外候尚暖:关外指的是边远地区,气候温暖。
  • 乘时种宿麦:抓住农时播种冬季作物(如晚稻、小麦)。
  • 翻犁趁闲缓:趁着农闲时期进行耕种工作。
  • 塞墐既已毕:房屋修缮工作已经结束。
  • 衣食粗云办:衣食问题基本解决。
  • 闾阎象安恬:村庄安宁祥和。
  • 绣衣何必遣:没有必要派遣官员去管理。
  • 因知:由此得出。
  • :原则、方法。
  • 居敬而行简:以谨慎为本,行动简单明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和农民劳作情景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秋末冬初的农村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