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屏张翠峰,前荣罗古树。
峭茜处结构,菁葱中得路。
既深益佳趣,频来似始遇。
花宫听仙梵,钿几游竹素。
五盖既已去,三幡亦因悟。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清贮斋”:这是题目,意指一个清净的居所或斋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斋”是修行者静心修学的地方。这里的“清贮”则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纯净。

  2. “背屏张翠峰” 和 “前荣罗古树”:描述的是斋室的外部环境。这里提到的“背屏”意味着背后有屏风遮挡,可能是为了保护隐私;而“张翠峰”则描绘了背后有青翠的山峰,给人以自然之美的感受。“前荣罗古树”形容斋前的古树繁盛,可能意味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3. “峭茜处结构” 和 “菁葱中得路”: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斋室内部的环境。“峭茜”可能指的是墙壁的颜色或装饰,给人一种陡峭而精致的感觉;“结构”则可能是指空间布局或设计。“菁葱”常用来形容植物茂盛,这里可能是形容植物生长在清新的环境中。“得路”可能指的是室内外的自然通道或连接,使得居住者可以方便地进出。

  4. “既深益佳趣” 和 “频来似始遇”:这两句表达了随着深入这个空间,其带来的愉悦和新奇逐渐增加的感觉。”益佳趣”意味着随着探索的深入,乐趣和兴趣也随之增长。“频来似始遇”则表达了每次进入这个空间都像是第一次发现一样新鲜和惊喜。

  5. “花宫听仙梵” 和 “钿几游竹素”:这两句描述了斋室里的音乐和阅读场景。“花宫听仙梵”可能是指在花般的宫殿中聆听梵音,这是一种宗教或精神层面的体验。 “钿几游竹素”中的“钿几”可能是一种精美的小桌,而“竹素”则暗示了书籍或书写材料(竹简),这可能意味着阅读或写作活动。

  6. “五盖既已去” 和 “三幡亦因悟”:这可能是对某种修行状态的描述,其中“五盖”指的是五种烦恼或障碍(贪、瞋、痴等),“三幡”可能是指三种禅定(三昧)。“既已去”意味着这些烦恼已被克服或超越了。“因悟”表明这种修行或理解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即“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贮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宁静祥和且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环境。通过对其内部结构和外部景观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联系的生活方式。诗中的“花宫听梵”、“簟几游素”,不仅描绘了物质生活的美好,也反映了心灵寻求宁静与智慧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与内心世界和谐共存的优美之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