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地志泗源,在兖州陪尾。
稽古有宿志,而况亲临是。
潨潨翻趵突,不知凡有几。
云以四得名,举其大者耳。
导淮自桐柏,东会入于海。
淮已让河兮,泗亦济运矣。
均非禹贡故,今古异如此。
安得奏底绩,吾民免垫圮。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泗水源 (宋·苏轼)
括地志泗源,在兖州陪尾。稽古有宿志,而况亲临是。潨潨翻趵突,不知凡有几。云以四得名,举其大者耳。
译文:
泗水源出自兖州的陪尾,追溯历史的源头有宿志,更何况亲自来到这里。水流翻滚激荡,不知道有多少股。它因为四个地方命名,只是取其主要特征而已。
注释:
泗水源:指泗水河的水源,泗水河发源于山东省曲阜市东边,流经兖州、菏泽等地,最后汇入黄河。
括地志:古代的地理著作,记载了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等信息。
陪尾:指兖州的陪尾这个地方,具体位置不详。
稽古:追溯历史,对过去的事件进行研究和考证。
宿志:长远的志向或计划。
潨潨翻趵突:形容河水翻滚激荡的样子。
云以四得名:意思是说这个河流因为四个地方得名,取其主要特征。
均非禹贡故:都不属于古代的《禹贡》所记载的范围。
奏底绩:奏底,指奏国,一个古代的国家名。底绩,治理国家的成绩。
吾民免垫圮:我国民可以避免灾害和困境。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泗水源发源地的诗。诗人通过对泗源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寻和对治理国家的责任感。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希望民众能够免受灾难,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