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入齐境,长途经逦迤。
箭直掌以平,扫除信劳止。
路旁百步间,乾土堆垒垒。
借问此何为,云以备泥滓。
笑谓春雨艰,宁有作泞理。
惟应虑扬尘,贮水供洒耳。
灵岳肤寸合,崇朝遍千里。
亦未致渐车,埃𡑷则无矣。
五日又作霖,优渥胜先是。
朝来命驾行,殊觉涉波已。
以土藉涂淀,马不劳策箠。
始知豫立意,更悟用材指。
陶侃藏木屑,愧吾未及此。
【注释】:
- 即事:就眼前所见所想的事物来写,即指《咏怀》诗。
- 自我入齐境:从进入齐国境内开始。
- 长途经逦迤:漫长的路途曲折蜿蜒。
- 箭直掌以平:把箭放在手掌上使箭尖与拇指平齐。
- 扫除信劳止:清除道路上的杂草使道路变得平坦。
- 路旁百步间:路旁一百步的距离。
- 乾土堆垒垒:干硬的土堆堆积在一起。
- 借问此何为: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 云以备泥滓:用泥土来防止泥水溅起。
- 笑谓春雨艰:笑称春天的雨水难以下。
- 宁有作泞理:哪有制造泥泞的道理呢?
- 惟应虑扬尘:只应该考虑到扬起尘土的问题。
- 贮水供洒耳:准备储水用来洒水。
- 灵岳肤寸合:灵山脚下一寸厚的泥土合起来。
- 崇朝遍千里:一早之间可以覆盖千里之地。
- 亦未致渐车:也还没有让车马受到灰尘的影响。
- 埃𡑷则无矣:灰尘也不会有了。
- 五日又作霖:五天后又下了雨。
- 优渥胜先是:雨量比过去要丰沛得多。
- 殊觉涉波已:特别感到水流已经不急了。
- 以土藉涂淀:用土来覆盖泥土,使其干燥。
- 马不劳策箠:马也不用鞭打。
- 始知豫立意:才知道是预先考虑好的方法。
- 更悟用材指:更加明白了用材的重要性。
- 陶侃藏木屑:陶侃收集木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泰山时所作的《咏怀》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思考。
“自我入齐境,长途经逦迤”描述了诗人进入齐国地区后,经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道路的长度形容得非常长,以此来突出旅途的艰辛和不易。接着,“箭直掌以平,扫除信劳止”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景色,将箭放在地上使之平齐,以便清理道路。这里的“扫”、“除”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对道路清理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
“路旁百步间,乾土堆垒垒”进一步描绘了路上的景象,强调了道路两侧土地的坚硬程度。这里的“乾土堆垒垒”形象地描绘了土地上的土壤被风化、风化成土堆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难。紧接着,“借问此何为,云以备泥滓”,诗人询问这是为了什么,原来是为了防止泥水溅起,从而保护路面。这里的“云以备泥滓”既是一种实用的措施,也体现了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最后,“笑谓春雨艰,宁有作泞理”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季雨水带来的困扰的看法,认为雨水难以控制,因此没有制造泥泞的道理。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整首诗还通过描述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泰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和感悟,也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