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所弗及,目视皆能穷。
所以般若谛,眼冠六识中。
虚亭悬睿藻,圣意契禅宗。
偶来阅清暇,坐对飞银龙。
沦涟并激湱,错落皆真空。
讵惟听何有,乃至观亦忘。
勒句邻昔题,会心复不同。

【赏析】

《观瀑》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绝句。诗人站在瀑布之下,仰望高悬的瀑布,耳听瀑布的声音,目视瀑布的飞泻,心领神会般若谛理,悟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皆空,无我无物,而达到与佛祖心灵契合的境界。全诗四联,每联都是写瀑布的景色和感受。

第一联“耳闻所弗及,目视皆能穷。”写诗人在瀑布面前,听到声音,目睹景象,但还不能完全领略到它的魅力。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诗人用“耳闻”和“目视”来形容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这种描述方式既形象又生动。

第二联“所以般若谛,眼冠六识中。”诗人通过对瀑布的观察,进一步领悟到了佛教中的般若谛理。般若谛理是一种深刻的认识,它要求我们超越世俗的观念,洞察事物的本质。在这里,诗人将“眼识”比喻为“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通过观察瀑布的飞泻,诗人领悟到了这些感官都无法触及到的真理,从而更加接近了般若谛理的核心。

第三联“虚亭悬睿藻,圣意契禅宗。”诗人站在瀑布的虚亭之上,俯瞰着飞泻的银龙,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慨。他想到了佛教中的禅宗,这是一种追求内心清净、远离执着的智慧。在这里,“虚亭”、“睿藻”和“圣意”都象征着高远和纯净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敬仰之情以及与佛祖心灵相通的喜悦。

第四联“偶来阅清暇,坐对飞银龙。”诗人偶然来到瀑布下,坐在清幽的亭子里欣赏着飞泻的水珠。这里的“清暇”是指悠闲的时光,而“飞银龙”则是对瀑布水流形态的形象描绘。通过这一联,诗人展现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第五联“沦涟并激湱,错落皆真空。”诗人继续观察瀑布的景象,发现水滴从高处坠落,激起层层涟漪,错落有致地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片真空。这一联进一步展示了瀑布的壮观和美丽。通过描绘水的流动和跌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感慨。

第六联“讵惟听何有,乃至观亦忘。”诗人在这一联中发出了感叹:仅仅依靠听觉是无法感受到瀑布的真正魅力的;而一旦用心去观察,甚至连自己的存在都会忘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观念、进入禅定境界的追求。

最后一句“勒句邻昔题,会心复不同。”诗人以“勒句”结束全诗,这是对古代诗人留下诗句的一种致敬。同时,他也表达了与前人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结语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尊重,也表明了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总之,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