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大雨枕上闻,露布正报降千群。
剪檠批答乐不寐,晓晴轻籁吹浮云。
视事引见庶绩毕,名山耐可清无尘。
岩枝涧叶蔚露气,杂花霏香香袭人。
轻舆飒爽欲换祫,念有跻攀仆从臣。
军务农功两如意,慰以为惕益励寅。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万寿山任职期间的一首咏古之作,全诗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结构上首尾照应。
首联:“昨夜大雨枕上闻,露布正报降千群。”大意:昨夜下起了大雨,我在床上听着雨声,就见朝廷发布命令,要派兵去镇压农民起义军了。“昨夜”指天祐元年六月六日(公元903年),“大雨”指唐哀帝天祐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夜发生的暴雨,“降千群”,指朝廷派遣王师范等率领军队镇压黄巢军于六月十五日出发,至十六日到达汴州。“露布”,古代用布帛写紧急军事文书称“露布”。
颔联:“剪檠批答乐不寐,晓晴轻籁吹浮云。”大意:夜里,我拿着笔批阅奏章,直到天亮才睡下。早晨,一阵微风吹来,云朵轻轻飘过。“剪灯”即“剪灯花”,古人将油灯草茎浸入水后剪成花样或刻成花纹贴在灯花上,使灯花更加美观。“批答”,指皇帝对臣下奏折的批示。“轻籁”,轻柔的风声。
颈联:“视事引见庶绩毕,名山耐可清无尘?”大意:现在,我正在处理国事,看到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那名山也一定可以变得清净无暇了吧。“视事”是指处理政事,“名山”指的是太白山。这里指代自己任内务省右丞时所治理的太白山。
尾联:“岩枝涧叶蔚露气,杂花霏香香袭人。”大意:岩石上的枝叶和涧边的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空气中弥漫着花香。“霏”形容香气四溢。
这首诗通过作者与万寿山的密切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万寿山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描写万寿山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之情;最后以“清无尘”结尾,既点出了万寿山的环境之美好,又暗含了对政治清明的美好祈愿。
【答案】
译文:
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在床上听着雨声,就见朝廷发布命令,要派兵去镇压农民起义军了。
昨夜下了大半夜的雨,我躺在床上睡不着觉,拿起笔批阅奏章,直到天亮才睡下。清晨,一阵微风吹来,云朵轻轻飘过。
我正在处理国事,看到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那名山也一定可以变得清净无暇了吧。
岩石上的枝叶和涧边的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这首诗通过作者与万寿山的密切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万寿山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描写万寿山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之情;最后以“清无尘”结尾,既点出了万寿山的环境之美好,又暗含了对政治清明的美好祈愿。
赏析:
《夏日万寿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夏日夜晚的场景。作者通过夜雨、晨曦、朝霞、清风、飞云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于万寿山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于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