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酉非所慕,八索谁能探。
游目既已豁,引兴殊不凡。
不著一卷书,是谓积书岩。

【注释】

积书岩: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因山多石,岩石上常积有书稿而得名。

二酉:传说中藏书的山名,在今重庆市西彭县一带。

八索:指《易经》的八卦符号,即乾、坤(两极)、震、巽、坎、离、艮、兑。

游目既已豁:游览之后,眼界开阔了。

引兴殊不凡:触发了某种非凡的感受或情趣。

不著:没有留下。着,附着,指留有痕迹。

是谓:这就是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积书岩的小诗。诗人以“二酉”为比,意在说明积书岩虽无书可读,但能激发人的兴趣。

首句“二酉非所慕”,言积书岩虽然不是读书的地方,但并非不值得向往的地方。“二酉”二字,暗指传说中的藏书之地。

次句“八索谁能探”,意谓尽管这里没有多少书可读,但却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八索”二字,取自八卦中的八索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积书岩虽然不像藏书的地方那样有书可读,但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却非常丰富,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品味。

第三句“游目既已豁”,表达了诗人对积书岩美景的喜爱之情。这里的“豁”字,表示开阔、开朗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游览了积书岩后,诗人感到眼界开阔了,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

最后一句“引兴殊不凡”,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积书岩的热爱之情。这里的“兴”字,表示兴致、兴趣或情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这里游览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产生了一种非凡的感触或情感,这种感受或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积书岩的热爱之情。诗人以“二酉”为比,意在说明积书岩虽无书可读,却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又以“八索”为比,意在说明积书岩虽然没有什么书可读,但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却非常丰富。这种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