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以行之气以载,与真松不毫釐改。
玉局邈矣如晤谈,况绨几曾供奉在。
一刹那顷俱胝知,喜其书亦味其诗。
春音大地盎筦倪,徐视谡谡图间吹。
苏轼的《偃松图》曾命张照题咏,我在闲暇之余展阅,便用这首诗来回应。
神和气都是自然之气的体现,与真松没有丝毫的改变。
玉局山邈远如晤谈,何况那曾经供奉在玉局的绨几。
一刹那顷就俱胝知,喜欢他书写也欣赏他的诗词。
春天大地充满盎筦倪的音律,慢慢地看着偃松图间吹着风。
【注释】:
1.偃 通“奄”,覆盖、遮盖的意思。
- 神以行之气以载(神行气):神行气是中国古代道教修炼术中的一种方法,据说能使人的神速行走于千里之外。
- 毫釐(háo lí)改:毫厘之差。比喻极其微小的变化。
- 玉局山:即玉京山,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传说为太白金星所居。邈(miǎo),远貌。
- 绨(tí)几:一种有纹饰的席子。
6.盎筦倪(guàng mǔ ní):声音的高低起伏。盎,同“盎”。
7.徐视:慢慢观看。谡谡(sù):形容风吹的声音。图间,指偃松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苏轼的《偃松图》作的一首题咏诗。苏轼的《偃松图》,据记载是他游华山时所作。图中描绘了一幅苍劲挺拔、枝叶繁茂的松树形象。苏轼写此画,意在抒发他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苏轼的诗、书、画三者兼备,其书法造诣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首句“神以行之气以载,与真松不毫釐改。”意为:神奇的力量在运行,它载运着真松,真松没有丝毫的改变。这里,苏轼把神奇力量与真松联系在一起。神奇力量使真松得以生长,真松则没有受到任何改变。苏轼认为,真正的松树是不受外界影响,保持自己本色的。苏轼的这种认识,表现了他的高洁人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第二句“玉局邈矣如晤谈。”意为:玉局山远在天边,仿佛与东坡在亲切地交谈。苏轼在《玉京仙岩记》中写到:“玉京之山高耸霄汉之间,下临沧溟,其上多生金玉之石,故号曰玉京。”这里,苏轼用玉局山的遥远来表现他对隐居的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况绨几曾供奉在。”意为:那曾经供奉过的绨几现在还在吗?苏轼在这里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苏轼曾在《次韵黄鲁直三绝句并引》中提到:“余尝梦游嵩华二老舍间,见二老人相对笑语甚欢,余问:‘何事如此?’二老人曰:‘吾辈皆奉佛者,今岁已满千岁,当更还本处矣。’”由此可知,苏轼曾梦见他在嵩山华阴居住时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憧憬。
第四句“一刹那顷俱胝知。”意为:一刹那间就明白了一切。俱胝,梵语译音,意为“悉达多”,佛教名词。意思是说,苏轼在瞬间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第五句“喜其书亦味其诗。”意为:喜欢苏轼的文字,也品味他的诗歌。这句诗表明了苏轼对朋友作品的喜爱之情。
第六句“春音大地盎筦倪,徐视谡谡图间吹。”意为:春天的气息充盈大地,慢慢观看偃松图时,风从画面间吹过。这句诗表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