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无土著,大都齐晋民。
刀耕复火种,峦障成塍鳞。
闻之其初来,裹粮惟一身。
心计躬受劳,或有致富人。
赋税既以薄,蒙古风更醇。
户口兹日增,藉以资饥贫。
后此非所知,目前诚可因。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山田的农耕方式和农民的生活状态。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山田无土著,大都齐晋民。
- 诗句释义: “山田”指的是山区的农田,“土著”指的是当地居民,这里指代的是当地的农民。整句表达了这些山田大多是来自齐国(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和晋国(另一个诸侯国)的移民耕作的。
- 关键词注释: “土著”表示本地人,“齐晋民”指的是齐国和晋国的居民。
- 赏析: 这个句子描绘了这些山田是由外来移民耕作而成的,强调了这些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区别。
- 刀耕复火种,峦障成塍鳞。
- 诗句释义: “刀耕”指的是用刀在地里翻动土壤,“火种”指的是用火烧地来种植庄稼。“峦障”指的是山脉或障碍物,“塍鳞”是指田间的垄沟。整句描述了山田的耕种方式。
- 关键词注释: “刀耕”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法,“火种”是另一种古老的耕种技术,“峦障”指地形地貌,“塍鳞”指田间的沟渠。
- 赏析: 这个句子展示了山田独特的耕种方式,突出了山地农耕的特点。
- 闻之其初来,裹粮惟一身。
- 诗句释义: “闻之”意味着听说,“其初来”指的是刚开始来到这里的时候,“裹粮”是指携带干粮,“惟一身”是指只带一个人。整句反映了新来的移民开始时的生活状况。
- 关键词注释: “闻之”表示听说,“其初来”指的是刚开始来到这里,“裹粮”是指携带干粮,“惟一身”是指只带一个人。
- 赏析: 这个句子描述了新移民刚开始来到山田时的艰苦生活。
- 心计躬受劳,或有致富人。
- 诗句释义: “心计”指的是精心的计划或考虑,“躬受劳”是指亲自承受劳动的辛苦,“致富人”是指那些通过辛勤工作变得富有的人。整句反映了农民的努力和可能的成功。
- 关键词注释: “心计”指的是深思熟虑,“躬受劳”是指亲自承受劳动的辛苦,“致富人”是指那些通过辛勤工作变得富有的人。
- 赏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农民们不畏艰辛、勤劳致富的精神风貌。
- 赋税既以薄,蒙古风更醇。
- 诗句释义: “赋税”指的是税收,“既以薄”是指税率已经很低,“蒙古风”指的是蒙古地区的风俗习惯,“更醇”是指更加淳朴。整句反映了税制改革后的情况。
- 关键词注释: “赋税”指的是税收,“既以薄”是指税率已经很低,“蒙古风”指的是蒙古地区的风俗习惯,“更醇”是指更加淳朴。
- 赏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税制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减轻,生活水平提高。
- 户口兹日增,藉以资饥贫。
- 诗句释义: “户口”指的是人口数量,“兹日”是指最近几天或几月,“资”指的是资助或提供帮助,“饥贫”指的是饥饿和贫穷的人。整句描述了由于人口增加,政府提供了帮助来救济贫困的人们。
- 关键词注释: “户口”指的是人口数量,“兹日”是指最近几天或几月,“资”指的是提供帮助或资源,“饥贫”指的是饥饿和贫穷的人。
- 赏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政府通过增加人口来增加税收,并利用这些税收来帮助贫困人群。
- 后此非所知,目前诚可因。
- 诗句释义: “后此”指的是将来,“非所知”指的是不了解或不知道,“目前”指的是现在,“诚可因”是指确实可以这样做。整句表达了对于当前政策的肯定和支持。
- 关键词注释: “后此”指的是将来,“非所知”指的是不了解或不知道,“目前”指的是现在,“诚可因”是指确实可以这样做。
- 赏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对于当前政策的肯定和支持,认为政策是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