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止行时跸,言旋上林苑。
上林春正佳,芳菲接近远。
我志不在兹,切切有所思。
临御十七载,惕励无已时。
未能免水旱,遑云致皞熙。
边境幸敉宁,虑文恬武嬉。
户口幸日增,虑艰食无衣。
俗尽有奸伏,野宁无贤遗。
抚躬一再省,此咎其诿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李贻玄答杜相公》。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季春圆明园作
载止行时跸,言旋上林苑。
上林春正佳,芳菲接近远。
我志不在兹,切切有所思。
临御十七载,惕励无已时。
未能免水旱,遑云致皞熙。
边境幸敉宁,虑文恬武嬉。
户口幸日增,虑艰食无衣。
俗尽有奸伏,野宁无贤遗。
抚躬一再省,此咎其诿谁。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季春时节游览圆明园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我志不在兹,切切有所思。
临御十七载,惕励无已时。
未能免水旱,遑云致皞熙。
边境幸敉宁,虑文恬武嬉。
户口幸日增,虑艰食无衣。
俗尽有奸伏,野宁无贤遗。
抚躬一再省,此咎其诿谁。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他感叹皇帝已经执政十七年,但仍需警惕勤政,以免出现像水旱灾害这样的灾难。同时,他也担忧边境安宁,但文官和武将之间可能会出现懈怠和嬉戏的情况。此外,他还担心百姓的生活困苦和贫富差距加大。最后,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将责任推给他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