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设酒篘兰陵,鸣弦拨捩吹湘笙。
美人勃窣流苏屏,云裳半掩扬新声。
休言不使流云行,亦不招凰来舞庭。
凰来恐学秦公子,双双骑去无踪形。
云停终须复散去,楚王台上空馀情。
当垆曲,良独苦。
迎来尚易工,送别多悲楚。
不问新声可动人,但问衣带宽几许。
当垆曲
【原文】
当垆设酒篘兰陵,鸣弦拨捩吹湘笙。
美人勃窣流苏屏,云裳半掩扬新声。
休言不使流云行,亦不招凰来舞庭。
凰来恐学秦公子,双双骑去无踪形。
云停终须复散去,楚王台上空馀情。
【注释】
- 当垆:古代酒馆中的一种服务方式,客人在饮酒时,由酒保端酒上桌。
- 篘(chè):调制、调配的意思。
- 兰陵:古地名,位于今江苏徐州附近,为历史上著名的酒乡。
- 鸣弦拨捩:弹奏乐器,拨捩意为调节琴弦。
- 湘笙:指湘地产的笙,音色悠扬,常用于宴会中的演奏。
- 美人: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流苏屏(liú shū píng):一种装饰有流苏的屏风。
- 云裳:比喻女子穿着轻盈如云的衣裳。
- 半掩:部分遮掩。
- 新声:新的音乐风格或旋律。
- 流云:流动如云的物体,此处比喻歌声轻柔而飘渺。
- 招凰:古代传说中凤凰能吸引百鸟前来栖息,这里用来比喻美妙的声音吸引人。
- 秦公子:秦朝的王子,这里代指才华横溢的人物。
- 楚王台:楚国王宫遗址,常作为文人墨客抒发感慨的场所。
- 空余情:形容美好事物虽已逝去,但留下无尽的怀念和感慨。
【赏析】
《当垆曲》是一首表现酒肆风情的诗歌,通过对酒肆中的场景和人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位美艳动人的歌女、优雅的酒保以及充满文化气息的楚国王宫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诗人以“当垆”开篇,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酒肆景象,其中酒保调制美酒、弹奏乐器的场面生动活泼,反映了古代酒馆文化的繁荣。接着,诗人转向歌女的形象,她的美丽、婉转的歌声与周围的氛围相得益彰,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柔美与才艺。
诗歌并未停留在表面的繁华之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美好事物背后的哀愁和无奈。歌女的美丽如同昙花一现,虽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却也让人感到惋惜。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楚国王宫,暗示了历史变迁带来的沧桑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和感慨,使得整首诗歌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不乏文人的哲理思考。
《当垆曲》通过描绘古代酒肆中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研究古代文化与艺术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