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芧较三四,喜怒在目前。
而鱼既非狙,且在深渊间。
喜怒岂形色,饥饱谁与传。
子产亦智者,欺方被校人。
上林例孳育,澄池富锦鳞。
守者日窃馈,欺鱼不能言。
鱼亦不复来,跫响反遁焉。
因之试亲饲,投馍惟沦涟。
一再饵之熟,喁嘬群争先。
可知非克减,锦鳞胡潜渊。
谓鱼不能愬,其理信未然。

【注释】

饲:喂养。芧:同“筢”,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作动词。

喜怒:指鱼的性情。狙(jū):一种水鸟,这里借指鱼。

深:指深渊。

校人:古代掌管捕捞的官员。

孳育:繁殖养育。

守者:看守池塘的人。窃馈:偷偷地送给鱼食。

鷃(qiào)响:脚步声。反遁:退却。

投馍:给鱼投食。沦涟:泥泞的水花。

克减:减少。

潜渊:藏到深渊中去。

愬(sù):告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鱼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认识和感慨。

首联是写诗人养鱼的情景和自己的心情变化。他看着鱼在草中自由游动,高兴得像得到一件珍贵的宝物,但不久又觉得鱼非同类,于是心情一变,开始怀疑鱼的真实性。

颔联写鱼并非真的鱼,而是一些水鸟。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判断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该深入了解其本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

颈联写鱼虽然不是真正的鱼,但在深渊中依然自由自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鱼的自由和人的无能为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尾联写诗人因为自己的判断错误而被嘲笑,后来终于明白了真相,但也失去了与鱼亲近的机会。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感悟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鱼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看法和理解。它既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也有生动的形象表现,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