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父泽母山之根,成形类聚精义存。
文王后天列八卦,艮兑交错西南坤。
西南众山祖脉惟昆崙,其在艮维山本体,是为长白齐苍旻。
转折逾海伏而起岱宗,雄长其实尾闾拳石崇。
中原五岳五镇各览二,昆崙长白姑遥跂。
以予所登兴安大岭、巴龙桑苏台,广博崇隆列之岳镇有过之而无不逮,吁何其名曾不得与岳镇厕。
岂非古来版图以外未得通文字,儒生各拘所见高位置。
山既若此馀胡独不然,苍颉作字天雨粟、鬼夜哭,其理信有岂是荒唐传。

【注】

  1. 土父:指泰山。
  2. 泽母:指黄河。
  3. 山之根:指昆仑山。
  4. 艮:八卦之一,代表山。
  5. 兑:八卦之一,代表泽。
  6. 坤:八卦之一,代表地。
  7. 文王:指周文王,他是《周易》的作者,也是八卦的创始人。
  8. 后天列八卦:指《周易》的八卦系统。
  9. 艮维山本体:指昆仑山的本体,即昆仑山本身。
  10. 长白:指天山。
  11. 齐苍旻:指泰山和天山。
  12. 雄长其实尾闾拳石崇:指昆仑山的雄伟壮观,如石头崇峻等。
  13. 中原:指中国。
  14. 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包括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15. 五镇:指中国的五个军事重镇,包括蓟州(今北京)、幽州(今河北张家口)等。
  16. 昆崙长白姑遥跂:指昆仑山和长白山遥遥相对。
  17. 兴安大岭、巴龙桑苏台:都是中国的名山。
  18. 广博崇隆:形容山的高大和宏伟。
  19. 过之而无不逮:超过它们,没有不及的地方。
  20. 吁何其名曾不得与岳镇厕:感叹自己的名字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21. 岂非古来版图以外未得通文字:难道不是古代版图以外没有文字记载吗?
  22. 儒生各拘所见高位置:儒生们各自拘泥于自己的高见而忽略了其他可能。
  23. 山既若此馀胡独不然:既然山是这样的其它的山就不会是这样了。
  24. 苍颉作字天雨粟、鬼夜哭: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降粟米给仓颉,鬼在夜里哭泣,以示感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泰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泰山及中国文化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土父泽母山之根”,以土和水比喻泰山,表示泰山是山的根本,具有深远的影响。“成形类聚精义存”则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以及它所蕴含的精神和意义。
    第二句“文王后天列八卦”,以文王为象征,赞美他开创了八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接着“艮兑交错西南坤”,描述了八卦的排列顺序,也暗喻了天地的运行规律。
    第三句“西南众山祖脉惟昆崙”,将昆仑山视为众山之祖,表示其地位的重要。第四句“其在艮维山本体”,进一步强调昆仑山的崇高地位。
    第五至八句,杜甫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昆仑山的赞叹之情。“转折逾海伏而起岱宗”,描绘了从昆仑山到泰山的旅程,展现了泰山的雄伟。“雄长其实尾闾拳石崇”,则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象。
    第九至十二句,杜甫又从地理的角度,对五岳进行了描绘。“昆崙长白姑遥跂”,将昆仑山和天山比作遥望中的巨人。“以予所登兴安大岭、巴龙桑苏台”,则是对他所游历过的山脉的赞美,显示了他的游历广泛,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岂不闻古来版图以外未得通文字”,批评了那些只拘泥于自己视角的人,认为他们无法理解更广阔的世界。“儒生各拘所见高位置”则指出儒家学者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高见,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存在的观点和价值。最后一句“山既若此余胡独不然”则表明,尽管泰山如此,其他的山也不会是这样。
    整首诗充满了杜甫对泰山及其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博学多才和深邃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