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渡江表,敦让弗即真。
揖让而救火,诚然亦不伦。
按剑叱撤座,迫切争廷臣。
周嵩进谠言,不为附凤人。
忤旨守新安,难兄即伯仁。
【注释】
读史:指阅读《史记》;《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琅琊:指古代地名,在今山东临沂东南的沂水南岸。
渡江表:指渡过长江,泛指江南地区。《晋书•王敦传》:“帝使敦监徐、扬二州军事,以温峤为中书令,加授侍中、卫将军。时王敦起兵于苏,帝欲召温峤赴难,温峤曰:‘明公亲执马缰,无容复有后虑。’”即指此事。
敦让弗即真:指王敦不接受诏命,不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
揖让而救火,诚然亦不伦:指王敦在火灾发生时,先与部下商议对策,然后才亲自出马去救火。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举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可以说是不得已之举。
按剑叱撤座,迫切争廷臣:指王敦在听到周嵩进言之后,愤怒地拔出佩剑,大声呵斥周嵩。
周嵩进谠言,不为附凤人:指周嵩进言正直,不阿谀权贵。
忤旨守新安,难兄即伯仁:指周嵩因直言进谏被贬官到新安,但他仍然坚守原则,不屈服于权贵,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难得。
【赏析】
这首诗写王敦在江南发动叛乱,周嵩进言劝谏王敦不要叛乱,但被贬官新安。全诗通过描写王敦叛乱的过程和周嵩进言劝谏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一些忠臣直士坚持原则、不畏强权的可贵精神。同时,通过对王敦和周嵩的形象刻画,也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