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坐韬光,观海穷境远。
今日登高峰,韬光又平坦。
以此识万理,进界无止满。
徒爱境致幽,辄复纡画䍐。
岚翠度重重,径险遵踠踠。
山鸟及山花,夹道纷不断。
松翻绿云涛,竹带碧琅粉。
不历百磴艰,安知十里近。
山僧纵惯经,和南笑而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要结合全诗理解。
前两句的意思是:昨日我坐在韬光寺中,眺望大海,看到海天一色无边无际。今天我攀登高峰,看到山势平坦、景色宜人。后两句的大意是:通过这两件事,我懂得了世间万物的道理,明白了进境没有止境。“徒”是只的意思,“纡”意为曲、弯、绕。
第三四句的大意是:我只喜爱景色幽深的地方,就常常绕着山道走。这二句中的“岚翠”、“径险”、“山鸟”、“山花”、“绿云涛”“碧琅粉”,都是指山景,“径险”“安知”是说山路险峻,难以辨认方向。第五六句的大意是: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松翻”是形容山峰上松树的枝叶茂盛的样子,“竹带”是说竹林青翠的颜色。第七八两句的大意是:如果没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怎么知道距离近在咫尺呢?第九十句的大意是:山僧习惯于经书诵读,他们听到南边传来的歌声和笑声都感到高兴。
【答案】
诗句释义与译文:
前日坐韬光,观海穷境远。
今日登高峰,韬光又平坦。
以此识万理,进界无止满。
徒爱境致幽,辄复纡画䍐。
岚翠度重重,径险遵踠踠。
山鸟及山花,夹道纷不断。
松翻绿云涛,竹带碧琅粉。
不历百磴艰,安知十里近。
山僧纵惯经,和南笑而莞。
译文:
昨天我在韬光寺里坐着,看大海无边无际。今天登上高峰,看见韬光寺又那么平缓。由此可以认识万事万物的道理,明白了进境没有止境。只喜爱景色幽深的地方,就常常绕着山道走。这二句中的”岚翠”、”径险”、”山鸟”、”山花”、”绿云涛”、”碧琅粉”,都是指山景,”径险”、”安知”是说山路险峻,难以辨认方向。”松翻”是形容山峰上松树的枝叶茂盛的样子,”竹带”是说竹林青翠的颜色。”不历百磴艰”是说没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怎么知道距离近在咫尺呢?”和南”是说山僧习惯于经书诵读,他们听到南边传来的歌声和笑声都感到高兴。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山观景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写昨日之景;后两句写今日之观。首联先写昨日之事,以昨日为基点,引出今日观景之事,用对比的方式写观景之事,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作者的观感。中间两联写登高观景,以景喻情,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最后两联写登高望远,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