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三郎未辨泾与渭,却厌丝桐淡于水。
又不见兴公作赋强出头,目空一切低九州。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
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
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
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君不见三郎未辨泾与渭,却厌丝桐淡于水。

译文:您看,那三郎尚未分辨清楚泾河与渭河的区别,就已厌倦了弹奏琴瑟。

注释:三郎:指唐玄宗李隆基。未辨泾与渭:指未明辨清泾、浊渭的区别。丝桐:琴的别称。淡于水:比喻声音低沉。

赏析:《水乐洞用苏轼韵》是一首咏怀诗,借咏古抒怀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愿望。诗人在这首七绝中,以李贺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韵味,意境开阔,气势豪放。

又不见兴公作赋强出头,目空一切低九州。

译文:又不曾见到谢安(东晋政治家)挥动笔墨,写出文章来振聋发聩,高傲地俯视大地。

注释:兴公:(东晋)谢安。作赋:指写作诗文,写文章。目空一切: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一切人。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知纸上谈兵,而不知实际的人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抱负和追求。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

译文:拿着它给荣期先生看,他一定会欣赏并给予高度评价,因为它就像掷在地上的金石一样响亮。

注释:持示:拿着给……看。荣期:即扬雄,东汉辞赋家。

赏析:“掷地有声”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首诗来的。“金石”是指坚硬的金属和石头等物体,这里用来比喻诗句的音韵铿锵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

译文:都官署别开了一个听音悟理的窍孔,创造出“水乐”这个名字,让世人都为之一笑。

注释:都官:指唐代中央机构尚书省的长官。别开:另辟。闻思窍:指音乐的听觉和思维相结合之处。“水乐”是指一种音乐名称,据说是由白居易所创立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处理政务时,通过创新的方式,为百姓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故事。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

译文:庸俗之人喜欢这种高雅的艺术,使得苏轼也能理解并喜爱起来。

注释:东坡:指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清照:即赵明诚,宋代女词人。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喜爱之情。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艺术的人才能欣赏它的美,而那些庸俗之人则无法理解它的真谛。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

译文:钱塘江边春日的景色多么美好,仿佛可以使人驻足观赏。

注释:钱塘春月:指杭州西湖畔的钱塘江边春日的美景。驻巡辕:停驻在巡视的军帐前。

钧天:神话传说中的天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杭州西湖边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

译文:更加听说浙江东部也有这种风景,距离我所在的两浙路不过几郡之遥。

注释: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亦:也。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怀念之情。他通过比较两地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译文:偶然听说有人在征召中说这个地方是招隐之所,于是便在这里吟诗一首,也算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注释:招在徵:指被征召到朝廷任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被征召为官的喜悦之情。他通过描述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变化,展现了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译文:回到京城后,我骑马走过苏公堤,至今依然能够想象出那个知音的身影。

注释:苏公堤:位于杭州西湖苏堤之上,因纪念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而得名。

知音:指懂得欣赏自己的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或知己。

赏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知音的怀念之情。他通过回忆曾经与朋友们一起走过苏公堤的情景,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