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郯去秋潦,蠲赈早施惠。
今来阅闾阎,稍幸起凋敝。
尚未臻盈宁,终鲜盖藏计。
俗云民所艰,青黄不接际。
念此心怦怦,岂靳沛恩济。
加赈有常经,随宜善措置。
其馀五州县,歉收与此类。
虽非目所击,民瘼岂有异。
贫户有等差,布泽应次第。
毋使吏胥侵,向隅或弗逮。
庶冀苍黎苏,安心待逢岁。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给山东巡抚准泰的信,表达了他对山东受灾地区的关心和对赈灾工作的支持。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关键词注释:

  1. 兰郯去秋潦,蠲赈早施惠。(“兰郯”指的是山东省兰山、郯城一带,这里指受灾地区。“潦”意为大雨,这里形容洪水。“蠲赈”意为免除税收和赈济,“早施惠”意为早早地给予帮助。)

译文:兰山、郯城一带去年遭受了洪水灾害,我很早就实施了蠲免税收和赈济的政策来救助受灾人民。

  1. 今来阅闾阎,稍幸起凋敝。(“闾阎”意为里巷门,这里泛指百姓的居所。“凋敝”意为衰败破败。)

译文:现在我来查看百姓的居所,稍微感到一些欣慰,因为那些因灾害而衰落破败的地方开始有所好转。

  1. 尚未臻盈宁,终鲜盖藏计。(“盈宁”意为富裕安宁。“盖藏”意为储藏物资。)

译文:我们还没有达到富裕和平宁的状态,最终缺乏足够的储备物资的计划。

  1. 俗云民所艰,青黄不接际。(“俗云”意为民间流传的说法。“民所艰”意为人民面临的困难。“青黄不接”意为农作物生长周期中青苗(新长出的作物)和老熟(已经成熟的作物)交替,无法及时收获。)

译文:民间流传着人们面临的困难,由于青苗和新熟作物的交替,粮食短缺导致农民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收入。

  1. 念此心怦怦,岂靳沛恩济。(“靳”意为吝啬,不愿给予。)

译文:想到这些情况,我的心怦怦直跳,怎么能吝惜恩德来救济他们呢?

  1. 加赈有常经,随宜善措置。(“加赈”意为增加赈济的力度。“常经”意为固定不变的规则或方法。)

译文:赈济灾民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常规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妥善地安排。

  1. 其馀五州县,歉收与此类。(“歉收”指农作物歉收。)

译文:其余五个州县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农作物歉收。

  1. 虽非目所击,民瘼岂有异。(“目所击”意为亲眼看到的事情。“民瘼”意为人民的困苦。)

译文:虽然不是亲眼目睹的情况,但人民的困苦是一样的。

  1. 贫户有等差,布泽应次第。(“布泽”意为恩惠。“等差”意为差别大小不一。)

译文:贫穷的家庭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依次给予援助。

  1. 毋使吏胥侵,向隅或弗逮。(“吏胥”即官吏,这里指管理赋税的官吏。“向隅”意为没有机会得到照顾,比喻处境困难的人被忽视。)

译文:不要让管理赋税的官吏侵犯贫民的利益,对于那些处于困境的人应该尽力帮助他们,以免被遗漏。

  1. 庶冀苍黎苏,安心待逢岁。(“苍黎”指天下的百姓。“苏”意为复苏。)

译文:希望天下的百姓能够恢复生机,安心地等待丰收的年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