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东来数百里,或宫或霍伏还起。
蜿蜒一气结蒙山,巀嶭堂皇重见此。
惜哉濯濯乏乔柯,牛山之木亦尝美。
翠微风来生峭寒,放乎琅琊意近是。
一游一豫侯度昭,仿佛其招在角徵。
【注释】
蒙山:在山东,是泰山的余脉。
岱宗: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
宫:即嵩山,又名中岳。
霍:即华山,又名西岳。
蜿蜒:曲折盘旋。
巀嶭:形容山峰高峻突兀的样子。
堂皇:宏伟壮丽。
乔柯:高大的树冠。
牛山:在山东省济南市,因《诗经·小雅》中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之句而得名。
翠微:青山绿水之间。
放乎:放纵、舒展。
琅琊:山名,在今山东省临沂市东南。
一游一豫:春秋时期,齐景公曾到琅琊游玩,鲁文公也曾到过。
度昭:渡过,越过。
角徵:古代音乐中的两个调式,分别用鸟声和兽声来表示,这里泛指音律。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诗人任徐州通判时。当时徐州一带连年旱灾,诗人登临蒙山游览,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联点明蒙山所在之地,描绘出群峰环列、峰峦起伏的壮阔景象。颔联写山势的雄奇与奇特。“蜿蜒一气结蒙山”,意思是说蒙山的山势像一条条流水一样,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巀嶭堂皇重见此”则是说这座巍峨壮观的大山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颈联写蒙山景色的秀美。“惜哉濯濯乏乔柯,牛山之木亦尝美。”大意是说可惜这蒙山虽然风景秀丽但却缺少高大挺拔的树木,而昔日的牛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风光。尾联写登山时的愉快心情。“翠微风来生峭寒,放乎琅琊意近是。”大意是说当微风吹拂时,青翠的山色和清凉的气息让人感到阵阵凉意,仿佛是在享受一种轻松自在的境界。最后两句写登山后的愉悦感受,诗人站在山上放眼四顾,看到眼前群山连绵起伏,不禁心旷神怡,感慨颇多。
这首诗通过对蒙山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秀丽、秀美的山水风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