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候应凉,南向地颇暖。
午阳热每剧,薄寒惟早晚。
行人爽已披,农夫愿方满。
晚荞犹在田,霜迟穫无损。
事固鲜两美,欣兹实兼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作答。“暖”是全诗的诗眼,从首句到末句都紧扣这一关键词来展开。
【答案】
译文:深秋时节天气渐寒,南边的土地却暖和。正午时分阳光炽热,但早晚气温仍较温暖。行人已经感到凉爽,农夫的庄稼也长得旺盛。晚稻仍在田间生长,霜降时收获也不会受损。事情本来就很少有完美的地方,但这首诗确实兼有两方面的好处。
赏析:
诗人以“暖”字作为诗歌的线索贯穿始终。“暖”字既写景又抒情,寓情于景。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深秋时节天气渐渐寒冷,而南方的大地仍然暖和。这一句是写景,通过写景来表现天气由冷转暖的变化过程,同时暗示出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惊喜之情。第三四句写中午阳光炽热,但早晚气温仍较温暖。这一句写景,通过写景来表现天气的变化,同时点出了“暖”字的寓意——诗人对温暖的感受。后两句写行人已经感到凉爽,农夫的庄稼也长得旺盛,说明秋天的天气变化很快,给人的感受也很多。最后两句写晚稻仍在田间生长,霜降时收获也不会受损。这一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晚稻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即使到了霜降时节也不会被冻坏。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南方土地的赞美,又表现了诗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关心,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美好祝愿。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意境清幽,语言优美。